小长假第二天祭扫人数仅2万余人 烟台文明祭祀程度进一步提高

烟海e家 2024-04-06 08:21

烟台融媒4月6日讯 (记者 刘晓阳 通讯员 李彦霖 于凤芹 摄影报道) 昨日是清明小长假第二天,我市各殡仪馆、墓地祭扫人数锐减,全市共有2.5万人次出行祭扫。民政部门提醒,今天是小长假最后一天,即将迎来返程高峰,祭扫人数将会有所增加,建议市民错峰出行。

人流车流安全有序流转

“今年清明节,民政部倡导要祭扫安全文明有序,今年莱山区回龙山功德园设计了清明节总控表。”昨日,莱山区民政局副局长杨富强向记者介绍,总控表将清明期间中心广场服务区、墓区自助服务车,为来园祭扫客户零距离提供接驳车、雨伞、小方巾、小水桶、热茶等服务一一明列,精确到责任人,做到了安全有序文明祭扫,为绿色平安清明提供有力支持。从现场情况看,不论是人流还是车流,都做到了安全有序。

昨天是小长假第二天,我市各大殡仪馆、墓地人数有很大程度减少。截至昨天下午4点,市民政局监测数据统计,芝罘区3000余人次祭扫,福山区1万余人次祭扫人群,莱山区2600余人,全市共有2.5万人次祭扫。

“这几天,我们从早上5点就来现场防范,到目前没有市民烧纸。”昨天上午,芝罘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多数市民都自觉地不烧纸钱。为避免引发一些不必要的事故,民政工作人员在三天假期期间一直在山上严备待命。

文明祭祀程度进一步提高

昨天上午,记者在芝罘区殡仪馆看到,与往年祭祀过后就产生了大量垃圾的现象相比,今年不少市民选择了将这些垃圾顺便带走,遍地垃圾的现象有所减轻,文明祭祀的程度进一步提高。

在芝罘区殡仪馆骨灰堂,记者看到在这里供奉完先人的市民多数能自觉将垃圾装入随身携带的塑料袋中带走,往年一地垃圾的现象有所改变。在供奉区,两位中年夫妻和孩子将一束菊花、水饺、点心、水果等物品放在骨灰盒前供奉,临走之时,水饺、点心、水果等物品都被收纳到了随身带来的保鲜盒中,菊花则和骨灰盒一起放进了寄存室中。记者在骨灰堂停留了一个小时,发现大多数人祭拜之后自己携带垃圾离开。

“这几天虽然垃圾也多,但是大家都会自觉得将垃圾放到垃圾桶里,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殡仪馆负责清洁工作的孙师傅告诉记者,前些年只要是祭完先人后,地上就会留下一堆垃圾,他需要清扫至少六七桶才能打扫干净,这几年可能是市民的素质在一天天提高,垃圾明显少了。

芝罘区殡仪馆负责人告诉记者,文明祭祀,不仅说的是用低碳的方式来祭祀先人,也要为先人的容身之处带来清新的环境。往年清明节工作人员要不停地打扫市民留下的各种垃圾,每天要清理出好几车这样的垃圾,令他们的工作量陡然剧增。近几年市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文明祭祀也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市民不仅不再烧纸钱,而且能自觉得维护祭扫环境,显示了越来越高的文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