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鸢帖晴空,飞轮走盘线
东风恣昂藏,得意随手转
芝罘74岁老人巧手匠心、追风而行
忙趁东风放纸鸢
春光明媚,草长莺飞
快来,一起去放风筝吧

巧手匠心,坚守传承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诗人高鼎用笔下诗句写下春日暖阳下,孩童放学后趁着春风放风筝的生动场景,古人将风筝叫做“纸鸢”,而春暖花开之际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人们逐风引线,放飞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起源于春秋时代的风筝,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高超的技艺,在一代又一代民间手艺人的手中,变得更加多元、更加实用。在德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旁,一间不起眼的工作室里,却蕴含着别有一般的天地,而这里正是“昇鸢堂”中国传统风筝工作室。




威风凛凛的雄鹰风筝、庄严苍劲的赤龙风筝、炫彩夺目的蝴蝶风筝……走进“昇鸢堂”中国传统风筝工作室,数百件各式各样的风筝让12平米的小屋里熠熠生辉,无论是谁都会被这些活灵活现的风筝震撼到,情不自禁感叹一句“好美”。“这里的每一只风筝都是纯手工制作而成,十分精美和考究。”中国传统风筝非遗传承人张洪昇介绍道。


形式多样,寓意吉祥

与现代风筝不同,中国传统风筝更加注重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和对美的追求,从选材到成品都需要经过精心挑选和处理,讲究竹条均匀、骨架周正、左右对称、重心拴线,形象简练,色彩鲜艳,对比强烈。“中国传统风筝的工艺手法,包括扎、绘、糊、放,简称‘四艺’,也就是扎架子、绘彩画、糊风筝、放风筝四个步骤,每个步骤都要认真仔细,这样做出来的风筝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稳。”张洪昇介绍。

中国传统风筝种类繁多,从花鸟走兽到器物文字,每一种品类都有独特的韵味。风筝按其形状可划为五大类,即式样灵活的硬翅风筝、结构精巧的软翅风筝、扎制简单的板式风筝、效果逼真的立体风筝以及长度可延展的串式风筝,按地域划分可分为四大流派,以沙燕为代表的北京风筝、以杨柳青画为代表的天津风筝、以板鹞为代表的南通风筝、以板画为代表的潍坊龙头蜈蚣风筝。



“你要仔细看才能发现每只风筝都有所不同,中间又肥又胖的代表是肥燕,眼睛向上看的代表雏燕,这种又细又高的是瘦燕。”张洪昇拿出不同样式的沙燕风筝向记者介绍道,风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也将吉祥纹样融于一体,蝙蝠代表着福气、青蛙代表着多子等等,将技术与艺术完美融合,让风筝更加主题鲜明、趣味盎然,同时具有浓烈的胶东民俗色彩。


放飞纸鸢,弘扬文化

以竹为骨,以丝绢、纸和无纺布为面,承蒙山海仙境和独特的人文底蕴,中国传统风筝在烟台不断传播与交流,今年74岁的张洪昇一有时间就到大中专院校、工厂、社区讲授中国传统风筝的知识和技法。“虽然年龄大了,但我也会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多出去宣传一下传统风筝,让更多的年轻人记得风筝原本的模样。”张洪昇说。

每年春天,张洪昇都会在滨海广场放飞自己制作的传统风筝,吸引居民群众驻足欣赏,只为让人们对中国传统风筝停留片刻。随着年龄的增加以及现代风筝的飞速发展,他对中国传统风筝的传承和发展也有了更多的担忧。“中国传统风筝是民间艺术的瑰宝,老一代风筝艺人逐渐离去,越来越显示它的珍贵,传统的烟台风筝仍然值得被关注。”张洪昇说。



编审:纪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