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名会计账上差了三百多元钱,父亲去对了三天账

烟海e家 2024-02-15 23:59

  我的老家是栖霞的北七里庄,东面、南面、北面三面环山,村的主要路口朝西。村碑记载,北七里庄建疃于明朝洪武年间,最早的原住户姓袁,后来有林姓氏族由林家庄迁入。至上世纪六十年代,村里人除了一户张氏人家外,全是林姓。

  父亲年轻时长年在外工作,因交通不便,平时很少回家。1958年除夕夜里11点,父亲在离家20多公里的栖霞苏家店粮所完成了收粮和结算清账任务后,才接到可以回家过年的通知。他冒着风雪严寒,在雪地里拄着一根锨把,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里赶,山路被大雪覆盖,一不小心从山坡上滚了下去,锨把折断了,就在路边折了一根树枝拄着。等赶到家已是凌晨,村里的人都开始拜年了。父亲的裤子和鞋子都冻住了,母亲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父亲的衣服换了下来,父亲上炕后一觉睡到了天黑。

 资料图

  父亲一辈子工作认真、扎实、勤奋,他的珠算在当时是很有名的,小时候听村里的老人说我父亲可以闭着眼打算盘。那时家里的相框里有好几张父亲带队参加省市珠算比赛获得第一名的照片。1983年,寺口镇供销社的一名会计账上差了三百多元钱,父亲去对了三天账,终于对上了,证明了会计的清白。这名会计从小没有父母,坚持要认我父亲为义父。在父亲去世前卧床那几年里,他每年都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陪父亲吃住,不是亲生胜似亲生,在三乡五里传为佳话。

  我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家中我是老小,大哥长我二十岁,中间还有四个亲爱的姐姐。从小,我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一家老小都把忙年当做大事来对待。

  每当过了腊月初十,生产队就开始排着杀年猪。谁家杀了猪,除了猪血归养猪户外,猪肉和猪下货要顶工分。猪肉按各户的人口数量分,猪下货实行抓阄,谁家若是抓到了,这家的年过得肯定是有滋有味、很幸福的。

  过了小年,母亲扫完灰后,在外教学的大哥放寒假回家,带着我一起糊仰墙(即顶棚)。我负责刷糨糊,大哥将一张张花花绿绿的彩纸贴到顶棚上,再往炕两边的墙上贴上年画和报纸,一个崭新的家就烘托出了过年的气氛。母亲和姐姐们忙着蒸饽饽,一锅接一锅,家里热气腾腾的。

  印象最深的是母亲在蒸饽饽时,锅底总要煮些发好的干竹笋,需要反复好多次才能煮好。到了大年三十上午,母亲将发好的竹笋切成细丝连同鸡块一起炖。那个香,我至今想起还会流口水。母亲还有一个拿手菜就是做灰豆腐,将鲜豆腐切成一块块一捺长的方块,用烧成的草灰反复焙干后,放在酱油中再加上秘制调料熬制,晾干后切成丝,加上香油和香菜、大白菜等一起拌,吃起来甚是爽口。

  腊月廿七,母亲会蒸一大锅包子,说是吃包子长得壮。腊月廿八炸面鱼,满屋子弥漫着油香味。为防止溅油,母亲总是把我赶出去玩,直到吃饭时才喊我回家。到了晚上,炕烧得滚烫滚烫的,睡觉都盖不住被子。

  大年三十上午,父亲都要带我去二里地外的南岩子口姥爷家。舅舅会给我几挂鞭炮带回家,回家后将其放在炕头上烘着。到了大年初一五更天,我把十来挂鞭炮连起来,用竹竿挑着,站在猪圈上一口气放完,然后跟着哥哥出门拜年。(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