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一天,我与朋友逛威海环翠楼公园附近一家古玩市场时,在地摊上发现一本破烂不堪的书。封面已无,残破的第一页上有三个字:“舍生取”,下面竖印着两排字:“应时世以生生无惭德”“因公益而死死有余荣”。翻开发黄的纸张,里面的内容让我停住了脚步,最后讨价还价,把这本残破的书带回了烟台。
这本破书里到底写了什么?
一册“公祭纪念”
1933年初夏,蓬莱刘沟镇(今属刘家沟镇)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县的命案。
那年7月24日的午后,刘沟镇镇长、刘沟村立小学校长刘松坡,正与本校教员在学校的训育室里讨论校务,这时闯进来一个人,将他叫至第一教室。“砰”的一声枪响,来人竟掏出手枪击中刘松坡的胸膛,年仅33岁的刘松坡倒在血泊之中。
是谁如此大胆,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杀害本镇镇长、一位年轻有为的教育工作者?

刘松坡遗像
再看这本书,因为残缺了几页,经查询资料,得知原书封面为“山东蓬莱县第二区刘沟镇镇长兼校长刘君松坡公祭纪念 鄂城王士元书”三竖排敦厚有力的魏碑题字。题字者,王士元,湖北人,民国山东高等法院第二临时刑事分庭推事(推事,即审判员,清末改革司法,民国沿设,相当于七品官,此人颇好书法)。
纪念册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12张照片。第一张为“刘松坡先生遗像”;一张时任蓬莱县县长曹长春题赠的“热心教育”匾额照;一张镇政府赠送的“舍生取义”匾;一张“族姪刘智春拜”盾牌(像盾牌一样的金属牌,多为铜或银制,属于西式文化礼品,清末民初传入中国,被国人消化演变,成为各种场合都能灵活运用的流行馈赠礼品,据传由英法等国的贵族族徽演变而来);一张“缌服姪”盾牌(缌服,五服中最轻的一种,为期三月,多指关系较远的族亲)。

“缌服姪”盾牌
其他为合影照,分别是蓬莱县各机关及绅商代表、全区镇长、区教育会农会、区联庄会全体会员、民众代表、村立小学全体师生(2张)。学生合影一张在一排房子前(疑似教室),一张在校门口(即镇公所门口,由村里大庙改造,刘沟村里小学附设在内),其他拍照背景皆为镇公所门口。

刘沟镇村立小学全体师生公祭摄影纪念
第二部分包括刘松坡先生传略、遇害纪实、蓬莱县政府暨山东高等法院第二临时刑事分厅判决书。
第三部分包括报界舆论。有节录《烟台东海报》、《烟台芝罘日报》、《蓬莱日报》三家报纸当时的新闻报道。
第四部分是摘录各界吊唁。计有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团体、亲戚、朋友、同事、学生等吊唁88条,对联形式87条。吊唁皆用原有书法体印刷,涉及魏碑、行书、楷书、隶书等各书体。最后有“各界赠送帐额花圈等恕不登録幸祈鉴谅”的字样。

蓬莱第二区教育会农会代表公祭摄影纪念
封三中间部分印有:烟台群贤街泰东印刷局代印(群贤街,即今芝罘区政府所在地)。总计八十页左右。
书中介绍说,刘松坡,名如干,字松坡,兄弟六人,他排老五。自幼聪慧好学,深受师长器重,父亲见其堪造就让他报考省立八中(山东省立第八中学1902年创建于蓬莱。其前身是登州府官立中学,1913年改称省立第十三中学,1914年改为省立第八中学,1929年迁至烟台,与东海中学合并,1934年改为山东省立烟台中学,1938年停办)。
1926年,刘松坡毕业回到老家,其时村里学校腐化,师生都盼着改进。刘松坡被聘为教员,见学校经费紧张,甘尽义务,三年后被选为校长,义务仍旧,虽惨淡经营但成绩昭著,年底小学会考时,成绩列全县第四(民国《蓬莱县志》在“国民教育”一节中写道:“刘家沟小学,刘松坡创办,成绩颇佳。”)。
还原一幕惨剧
这桩惨案的经过,书里是这样介绍的:
杀害刘松坡的凶手,叫刘少武。此人自民国初年起就贩卖烟土,每年不下两万余两。张宗昌督鲁时,刘少武结交了张部下级军官,他们包庇刘,刘少武的烟馆公开买卖烟土,设立赌局,勾结土匪绑架说赎,鱼肉乡民无恶不作。至刘珍年部盘踞胶东后,他仍施故技,并依附其胞弟刘承瓒(毕业于北平大学法学院,青岛地方法院推事),“愈肆妄为横行乡里,把持村政”,民众敢怒而不敢言。
民国十九年(1930年),刘少武因勾结土匪,被县政府通缉,他竟以无辜的村长刘质臣顶罪代其一死。老百姓筹资数万元,把刘质臣营救出来,而这些钱被刘少武一伙瓜分,最终还是把刘质臣置于死地。从此老百姓更加害怕他们,刘少武趁机当上镇长,对镇务独断专行,与其弟捏造匿名信诬害善良,刘沟镇一片乌云密布。
刘珍年部走后,山东省政府收复权力,统一管理,老百姓多年积累的公愤终于爆发。百姓收集证据,将刘少武投告县政府。其弟刘承瓒知道证据确凿,找人从中斡旋,愿包赔私吞的公款,并为死去的刘质臣树碑纪念。至此,全镇罢免了刘少武的镇长职务,公推刘松坡为镇长。
刘松坡生性耿直,凡事无论巨细均考虑民意。而刘少武任镇长时账目混乱不清,侵蚀公款六七百元,刘松坡、刘仁轩(副镇长)召集民众开会,当众指责刘少武只赔偿了二百余元“始行了事”。
这年(1933年)7月24日,镇公所因村中河道清淤,让村中每户出一人参与疏浚,不参与者送县里究办。这些事情让刘少武愤恨之余,顿起杀机。是日下午2点30分,刘少武身藏匣子枪,将正在村小学训育室与教员研究校务的刘松坡诱至第一教室,开枪击中其胸膛。

刘松坡故居
学生闻到枪声后跑来,“环立哭泣”,此时,刘松坡一息尚存,还断断续续地勉励学生要好好读书。等家属赶来时,刘松坡已经断气了。
这时,刘少武已持枪跑出学校,恰逢刘仁轩在校外河中督工挖河,随即向刘仁轩开了四枪。刘仁轩躲闪及时,幸未打中。危急时刻,一名叫刘子樑的人上前将刘少武抱住,另一个人将枪夺下,闻讯赶来的人们将被制服的刘少武抓获。
蓬莱县政府、山东高等法院第二临时刑事分庭根据调查,依法判处刘少武“枪杀一人处死刑,杀人未遂一人,处有期徒刑十五年,两罪并罚执行死刑”。
9月15日,当地为刘松坡举行公祭,全县各机关及各界代表亲临现场,所祭祀的挽幛不下百余副。刘松坡的家人将事情经过整理成书,以纪念逝者弘扬正义,涤荡邪恶警示后人。
寻访历史遗迹
2016年12月2日,一个晴空万里的冬日,我终于有机会到刘家沟村去,我想去看看能否找到与这起案件有关的历史遗痕。
驱车一个多小时后,来到了刘家沟镇政府驻地的刘家沟村,寻找当年的刘家沟小学。
1914年,在刘家沟村大庙,成立了纶秀小学,1926年改名为刘家沟村立小学(刘松坡于这一年任校长)。1968年到1979年,校址未变,学校改名为刘沟联中。1980年,学校迁址于刘家沟医院东。放眼望去,四周已是一片高楼大厦,打听了多人,告知老学校早就拆了。
失望之余,闲逛当天村里的大集,不经意间在大集拐弯处发现了几排还未拆迁改造的老房子。恰巧遇到一位老人,上前打听,老人竟然知晓此事,且告诉眼前的房子就是当年刘松坡的故居,并且刘松坡的孙子就在大集上摆摊卖东西!
大集将散,我们很快找到了刘松坡长孙刘富基老两口做饼的摊位。

本文作者采访刘富基先生
刘富基先生告诉我们,他的曾祖父(刘松坡之父)早年在东北经商积累了财富,热心公益,为老家修宗祠、办学校捐款,口碑极好。曾祖父给六个儿子在一条胡同里建造了房屋,为防匪患,胡同入口处有一大铁门。六兄弟中,其他几个从事农商,惟刘松坡喜读书,其院内西厢为书房,堆满了书籍。
刘松坡遇害时遗有三男两女,最大的不到14岁,最小的还在襁褓中。后来兵荒马乱,日子捉襟见肘,刘夫人将书籍都卖了,当年别人赠送的那些金盾银盾,金属部分也变卖了,木质边框则烧了火。

后人为刘松坡重新树立的墓碑
刘松坡的坟茔上世纪70年代修大寨田时被破坏了,随后,刘富基先生带我们看了他们为祖父重修的坟茔。
刘松坡的儿子刘开化(刘富基的父亲)也是老师,后来担任海阳一中副校长。刘松坡的孙辈中,如今仍有从事教育者。(解焕新 贾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