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好吃!花饽饽“蒸”出红红火火芝罘年

芝罘湾畔 2024-02-14 11:16

  好看!好吃!

  传统非遗花饽饽

  “蒸”出红红火火芝罘年

  记者实地探访

  寻找记忆中的年味

  ↓↓↓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胶东花饽饽作为胶东地区过年常用面点,更是餐桌上的颜值担当,花饽饽一登场,芝罘年味就来了。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位于1861创意产业园的金暄头花饽饽,寻找记忆中的芝罘年味。

 

  “龙”重登场 传统非遗拾年味

 

  胶东花饽饽距今有三百多年历史,承载着平安健康、吉祥如意、富贵长寿、幸福美满的美好祝福和心愿,无论是结婚、祭祀、做寿、乔迁,还是上梁、过年、满月,花饽饽的身影都会如约而至,成为人生大事的“见证者”。

  今年54岁的刘容荣从小便跟着祖母、姑妈一起学习制作花饽饽,一双小手捏造出各式各样的造型,成为她记忆中最为深刻的事。“那时候年纪小就随便捏一捏,耳濡目染下,就逐渐产生了兴趣,便开始跟着姑妈一起制作花饽饽,从传统的大枣饽饽到葫芦、元宝等样式精美的饽饽,到现在干了三十多年了。”刘容荣说。

  “别看花饽饽的制作材料简单,但是揉、捏、搓、擀等多道工序都十分考究,也需要我们有十足的耐心与信心。”刘容荣介绍,例如揉面需要反复地进行揉搓,来增加面团的劲道,从而使得饽饽更加劲道,更有“暄头”,同时在对面团进行造型的时候也更要细心,稍有不慎,很可能前功尽弃。

 
 

  独具匠心 巧手捏出“幸福年”

 

  和面、压面、造型、醒发……每一步都是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弘扬,同时,纯手工制作也为花饽饽技艺传承增添了一些情怀。

  “我们的花饽饽和传统花饽饽并不一样,在颜色选择上,选用了新鲜瓜果蔬菜进行榨汁调色,让花饽饽更加自然健康、营养丰富。”刘容荣的弟弟刘建介绍,天然果蔬汁调色的花饽饽放在光亮处或太阳直照下,十几分钟后开始潲色,直接光照面潲色严重,而食用色素则几乎不潲色,进锅蒸煮后两者对比更为明显。

  “过年带给家人尝尝胶东的花饽饽,不仅好看好吃,而且寓意也很不错,每个形态都不一样,这个上面还写着‘新年快乐’。”居民王女士笑着说道,与机器批量制作不同,全流程的手工制作让花饽饽更加立体多样、活泼而不呆板。

 

  继承创新,初心守护芝罘味道

 

  为迎接龙年新春,刘容荣和面点师傅们创作出“龙宝宝”“龙盘”等带有龙年元素的花饽饽。“‘龙宝宝’代表着祥瑞繁荣,同时还搭配代表着连年有余的“鱼宝宝”、吉祥富贵的葫芦等具有美好寓意的花饽饽,也祝愿新的一年里,大家能够吉祥如意、龙年大吉。”刘容荣说。

  2020年,刘容荣和刘建姐弟俩创建“花饽饽工作室”,专门用于胶东花饽饽的保护、传承、研发、创新、交流和推广,致力于弘扬继承传统文化、就业培训、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等社会公益活动,将花饽饽的故事一代一代传递下去,让更多人了解指尖上的非遗文化,感受烟台味道。

  花饽饽见证着我们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也我们最为熟悉、最常接触的味道,如今,花饽饽正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汲取多样化的时代元素,不断向前进步,正如刘建所说:“花饽饽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传播文化的优质载体,精雕细琢才能展示出传统之美、烟台之美。”

 编审:纪春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