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谋强 烟台黄渤海新区“数实融合”再上新台阶

黄渤海新区 2024-01-08 13:51

 

恒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国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力凯数控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12月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外公布2023年度山东省总数据师制度试点企业名单,烟台黄渤海新区共有15家企业成功入选,总数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企业总数据师(简称“CDO”)制度是提升数据管理能力、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重要抓手,也是《山东省2023年数字经济“全面提升”行动方案》的具体要求。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开展此次试点工作,旨在推动企业构建数据驱动的生产模式、管理体系和决策方式,充分发掘内部数据驱动需求,实现数据业务增值。

想要成功入选试点名单,企业自然也需具备相应的“数字化”实力。根据申报通知要求,“企业应重视数据管理工作,数字化基础较好、具有较大规模数据量,或数据服务(含数据管理技术服务)业绩突出,在本地区有一定影响力;鼓励国有企业、大型工业企业、产业链重点企业、DCMM2级及以上等级贯标企业等积极申报。”

在此背景下,黄渤海新区能有15家企业“组团”入选试点名单,也可谓自身快速推动“数字化”发展的直观写照。

近年来,黄渤海新区以数字化改革推动产业格局重塑,通过“智能制造伙伴计划”等重要举措,助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持续推动全区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深化“数实融合”赋能产业升级,增加“数字供给”是前提。在此方面,黄渤海新区2023年重点实施产业平台能级跃升工程和创新平台能力提升工程,积极申报国家级软件“名园”,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取得明显收效。恒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快速发展,就是一个缩影。

据了解,该公司自2016年成立以来,依托黄渤海新区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环境,聚焦于装备制造行业工业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动国产化开发平台建设,迅速成为国内高端装备工业软件领域的领跑者,自主研发出多款具有竞争力的创新产品。而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公司发展又迈上新台阶,获取一系列重量级荣誉。

“在6月举办的2023工业互联网大会上,我们获得2022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实验室、2021工业互联网应用案例两项大奖;在11月,我们又跻身中国科学院《互联网周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eNet研究院、德本咨询共同发布的‘2023工业软件企业TOP50’榜单,并且是榜单中唯一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的工业软件服务商;此外,我们自主研发的‘恒远数智化工厂MES管理系统V1.0’,还成功入选第七批山东省首版次高端软件产品名单。”恒远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而在持续培育壮大区内企业的同时,烟台黄渤海新区还不断招大引强,吸引区外高层次机构落户,进一步壮大全区数字产业实力。2023年11月,汉鑫科技人工智能研发中心暨华为(烟台)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落成启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近年来,众多行业高层次机构接踵而至,一批本土企业强势崛起,全区累计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2500余家。以这些高层次机构和企业为依托,数字化创新团队逐渐形成生态集聚,这也为全区深化‘数实融合’赋能产业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黄渤海新区经发科创局相关负责人说。

烟台明德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就是“数实融合”赋能产业升级的典型案例。该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工业4.0互联网创新平台,首次在晶体行业实现柔性化生产,解决传统产线无法多规格混流生产的问题。企业生产效率提高300%,用人减少60%,生产成本降低43%,工艺先进性超越了日本、韩国,成为晶体行业标杆企业。

在数字赋能的推动下,黄渤海新区的智能制造水平也不断迈上新台阶。2023年11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2023年山东省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场景及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名单,烟台黄渤海新区13家企业入围,同样位列全市第一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实施智能化工厂改造、工艺流程提升、智慧园区管理等数字项目100余个,获批市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项目55个、晨星工厂36个、绿色工厂52个。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强化工业领域工业互联网应用水平,开展工业企业智能制造成熟度评估,制定重点行业‘一业一策’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行动,进一步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黄渤海新区经发科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字:隋翔宇 通讯员:邱烽 庄庆辉 包欣欣

编辑:孙萌萌 审核:卢家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