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姑塔之谜:邮史研究者和“老烟台”的隔空对话

烟海e家 2023-12-21 16:23

  编者按:

  一张明信片中的宝塔,引起了烟台集邮协会常务理事、邮史研究者林卫滨的疑问:这是不是曾经存在过又被拆除了的远陵夼的白姑塔?林先生查阅史料、访问知情者和有关专家,以期解开谜团。文章见报后,“老烟台”梅植武先生撰文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回忆了有关白姑塔的往事。现将两篇文章一并推送,或许您看后会对这座消失了的宝塔有所了解……

  

  这是白姑塔吗?

  林卫滨

  

  图1

  图1是不久前在某网站成交的一枚明信片,这是一张照片型明信片,图案是一座位于山坳里的宝塔,塔前是一段石墙,周围树木葱茏,细数塔有九级,右下角注有英文“PAGODA NEAR CHEFOO”,意即芝罘附近的宝塔。

  明信片正面贴有三枚帆船邮票(图2),合计邮资15分,加盖有“CHEFOO (16)2.8.33. 烟台(甲)”英汉右读日戳,即烟台甲等邮局1933年8月2日16时,写信人注明“芝罘8月1日”并有签名,明信片寄往意大利。

  图2

  此片片名注明为芝罘宝塔,又是自烟台寄出,应该是烟台周围的塔无疑,但这是烟台的哪座塔呢?

  图3

  图3是笔者收藏的一张老照片,从图案上可以看出与图1出自同一版,下边文字为“WHITE  PAGODA  NEAR  CHEFOO”意即芝罘附近的白塔,比上一张图片多了一个“白”字,范围缩小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白姑塔”?

  据史料记载及当事人回忆,白姑塔,位于莱山区远陵夼村,早年这里毒蛇为患,常常伤及人畜,尤其村西山谷中尤多,被称为“蛇夼”,村民驱蛇无方,只好求助于蛇神白姑,建白姑塔,塔前有庙三间。白姑,即《白蛇传》里的白娘子白素贞。1948年,庙被国民党军队拆了修村南碉堡,塔在“文革”初期被毁。

  那么,上面两张图片上的塔,就是这座白姑塔吗?

  图4

  图4是老烟台武直先生(编者注:即梅植武先生)十年前根据记忆绘制的白姑塔图,这与上面的照片显然有区别。 

  其一,照片上的塔为九级,而绘制的白姑塔为七级;其二,照片上的塔底层三级皆为双檐,而绘制白姑塔均为单檐;其三,两座塔的造型也有区别。  

  武直先生的出生地距远陵夼只有五华里,1954年曾绘制过此塔,所以他绘制的白姑塔应该比较接近原型。  

  那么照片上的塔又是哪座塔呢?为此,我专门请教了烟台建筑民俗专家解焕新老师,解老师多年前就专门考察研究过烟台周围的塔,他说:“烟台(芝罘)共有四座塔,分别是塔山的塔、阳主庙的道士塔、奇山的玲珑塔、远陵夼的白姑塔。留下照片的只有阳主庙的道士塔,其它几座塔都没有留下照片资料。”“这张照片上的塔不是烟台的!是位于泰山西北、济南长清灵岩寺的辟支塔。”他十分肯定地回答道。  

  这让我十分吃惊。接着,解老师发来一张辟支塔的照片(图5),两相比较,一目了然。

  图5

  谁能想到,明确标明烟台塔、烟台白塔的明信片和照片,竟是千里之外的辟支塔!

  现在想来,这大约是因为当年这些明信片均为在烟外国人所制、所用,他们不了解烟台周围地理,所以张冠李戴,这种情况在烟台老明信片中虽然不多,但也有一些,如把著名的上海龙华塔标为烟台的塔,谬传一时。

  

  再忆白姑塔

  梅植武

  见到晚报“烟台街”版发表的《这是白姑塔吗?》一文,就林卫滨先生的文章提出的问题,据我回忆,明信片中的塔定非白姑塔。不过,林先生的这篇文章倒也勾起了我有关白姑塔的回忆。

  记得那是1945年秋,那天天气晴好,我背着画箱来到远陵夼西的半山腰上,对着白姑塔写生。  

  我从小就听家里的老人说过,这座山上有一种剧毒蛇,被称为“土里蹦”,人若遇见它要特别小心,它在离人三步远处就能一蹦而起咬到人的腿部,如果医治不及时后果不堪设想。我正在专心作画,忽听草里沙沙作响,回头一看,果然有一条蛇,呀,是不是遇见传说中的“土里蹦”了?吓得我顾不得想太多,顺手捡起石头砸过去,一下子将其毙命。  

  我继续画塔,忽然,从身后跑来两个彪形大汉,手提木棍,面露凶色,一边朝我急急跑来,一边大喊着:“抓特务!”不一会儿,他俩来到我面前,一口咬定我是在绘制地形图,我告诉他们,军事地图不是这样的画法。他们不信,又问我家庭成分,我哪敢说我的家庭成分是地主?我说我是中农。他俩还是对我不信任,让我收拾画具跟他们去村政府,所幸在村政府遇见了我的远方表亲,村政府的同志了解情况后就让我回家了。  

  事后,我将那条蛇带到大庙著名的胡琴行“三义德”。店里的老师傅把蛇皮剥下做了二胡,老师傅告诉我,这种蛇俗名叫作“骚土子”,用它的蛇皮做二胡比南方的蛇皮好。  

  现在想来,由于我是站在大山坡上作画,塔的前面两层和底座被山挡住了,所以只画到塔上半部分的7层。  

  1948年,国民党军要把塔前东、西两厢厢房拆掉,用这些木料来修建地堡。国民党军要求村中派村民去修地堡,如果不去就向村中放炮,结果导致四五名村民丧生。  

  我们村不敢让青年人去,怕被国民党趁机抓了壮丁,只好派些年纪小的村民去,我就在其中。  

  在修地堡的过程中,我认识了一名士兵,名叫张金福。他出身贫寒,勤俭节约,看到这两间厢房牢固结实,不忍下手拆除。排长见状痛打了他一顿,于是,他跑到我家借了一套我的衣裤穿上,开了小差。  

  我告诉他向南跑,后来他跑到莱山附近,投奔了八路军,后来再无此人音讯。  

  白姑塔已经被拆除了,关于白姑塔的传说却依旧在坊间流传着。每每看到有关白姑塔的文字,都能勾起我的回忆,仿佛这一切只发生在昨天,仿佛白姑塔还如白娘子一样亭亭玉立地站在那里,守护着附近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