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海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回望‘十四五’ 奋楫启新程”主题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生产管理科科长安利娜,市农业农村局市场与信息化科科长王欢欢就媒体关心的问题予以解答。

▲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记者提问:粮食生产是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请问,“十四五”时期,海阳在粮食生产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海阳市农业局农业生产管理科科长 安利娜——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十四五”以来,我们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一、坚持藏粮于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由2021年的75.71万亩增至2024年的77.11万亩,粮食总产量由30.09万吨增至30.84万吨,实现了面积、总产“双增长”。提高耕地质量。“十四五”期间,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9万亩;累计整治完成撂荒耕地2万亩,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构建多元化食物体系。统筹发展现代畜牧业、设施农业和海洋渔业,确保蔬菜、肉蛋奶等产品供给充足、价格总体稳定。
二、坚持藏粮于技,提升粮食生产水平。常态化开展农技指导。定期组织农技人员下沉生产一线,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全力解决农民生产难题,“十四五”期间,共组织技术人员5000余人次,开展技术培训35次、田间指导2600次。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十四五”期间,协助郭城镇农业科学研究所建设烟台市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承担烟台市小麦新品种展示示范品种30个、玉米示范品种40个;完成山东省、烟台市小麦新品种展示示范,不断加快新品种推广步伐。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持续推广水肥一体化、种养循环等绿色技术,“十四五”期间,全市水肥一体化面积新增约4.05万亩,化肥使用量减少2159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0%,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基础更牢。
三、落实惠民政策,保障种粮农民收益。落实农业补贴政策。“十四五”期间,累计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86亿元,小麦良种补贴561.48万元,切实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稳定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十四五”期间,全市使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约1687万元,补贴各类机具2491台(套),受益农户1449户,不断推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转型。加强农业防灾减灾。持续加强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和病虫害监测预警,常年设置病虫害观测点15个,果业病虫害智能化监测设备10台;扎实开展粮食作物“一喷三防”、“一喷多促”等关键措施,全市实现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为粮食稳产增收提供坚实保障。
记者提问:海阳市特色农产品品类丰富,请问,“十四五”时期,我市在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上有哪些进展,且已显现出哪些成效?
海阳市农业局市场与信息化科科长 王欢欢——
十分感谢各位对海阳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支持,尤其是对农业品牌工作的关注。
海阳市特色农产品品类丰富,有耳熟能详的白玉黄瓜、网纹甜瓜、苹果、蛤蜊等老牌名品,也有甜柿、茶叶、软枣猕猴桃、牡蛎等知名新品。
我市农产品品牌建设总体发展迅速,在“十四五”时期,成功申报海阳甜柿、海阳绿茶、海阳西红柿、海阳软枣猕猴桃、海阳鸡蛋、海阳大樱桃6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拥有绿色食品认证有效期内企业22家、产品23个;打造省级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1个;烟台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个、品牌农业引领企业2个,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17个,“烟台农品”区域公用品牌标识使用16家。形成以“海阳甜柿”“海阳绿茶”两个区域公用品牌为重点,丹露春、盈孚海洋为引领,“步鹤山”茶叶 、“旭耕”有机菜等多个省、市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共同发展的“区域公用品牌+品牌引领企业+企业产品品牌”的联动模式,海阳农品抱团出海合力初显。
同时,按照“守牢老品牌,发力新品牌,协同拓市场”的思路,通过深化品牌体系建设、扩大品牌宣传矩阵、创新营销拓市场三大举措,切实提升农产品品牌竞争力与附加值,推动我市农产品品牌高质量发展。
编审:王巧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

鲁公网安备370613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