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 | “十四五”,海阳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徐徐铺展

海阳发布 2025-11-25 08:42

11月24日,海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回望‘十四五’ 奋楫启新程”主题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农业机械服务中心主任蒋新政介绍“十四五”期间海阳市乡村振兴整体情况,农业农村局农业生产管理科科长安利娜、农业农村局市场与信息化科科长欢欢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大众网、烟台日报、海阳市融媒体中心等新闻媒体参加新闻发布会并进行了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十四五”以来,海阳市农业农村局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锚定目标,加压奋进,实现农业农村发展质效双升,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徐徐铺展。

这五年,稳中求进,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

一是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9万亩,整治撂荒耕地约2万亩,农业生产基础不断夯实。2023年被评为省级“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 二是推动粮食产量稳步提高。集成推广“五良”融合模式,“十四五”以来,全市粮食生产面积、总产量始终稳定在76万亩、30万吨以上,粮食生产稳中向好。 三是强化“菜篮子”供给保障。2024年,蔬菜、果茶、肉蛋奶产量分别达50万吨、51万吨、13万吨,生猪、家禽出栏量分别达79万头、3002万只,更多海阳农产品端上百姓餐桌。

这五年,创新驱动,激活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深化品牌建设。“十四五”期间,打造省级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1个、烟台市级17个;烟台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个、品牌农业引领企业2个;“烟台农品”区域公用品牌标识使用企业16家,品牌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是强化头部引领。充分发挥王掌柜、鼎立农牧、京盛合作社、甜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二十里店镇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等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4家、烟台市级41家,建设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7家、烟台市级数字农场6家,2020年以来,新建面积200亩以上的苹果现代集约栽培示范园16处,规模效益、带动效益不断彰显。 三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十四五”期间,全市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374家、家庭农场820家,发展数量稳居烟台市首位;创建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85家、家庭农场32家;创新培育30家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实现经营主体“量质能”协同提升。

▲发布会现场

这五年,建管并举,城乡融合迈出关键步伐

 一是乡村展现新面貌。十四五”期间,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更加宜居宜业。严格落实上级“四个不摘”工作要求,持续落实好各项帮扶政策和惠民措施,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二是乡村焕发新活力。截至目前,全市已争创省级和美乡村28个,打造市县两级乡村振兴片区7个;胶东丘陵山区乡村振兴片区,在2024年烟台市高质量发展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实现了串珠成链、农文旅深度融合。三是乡土资源有效盘活。2024年,成功申报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资金5000余万元,打造“城乡融合·共富凤城”项目,成为全省两个项目实施县之一,并在全国48个县区的中期评估中,成为14个获得A等次的县区之一。

这五年,深化改革,激发集体经济新动能

 一是稳慎推进“两块地”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累计向17.6万户农户发放农村承包地确权证书。探索农村宅基地管理经验,创建成为第一批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二是“三资”管理成效显著。建设“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农村集体“三资”动态监管,截至目前,共录入20亿元固定资产,271万亩资源性资产,3亿元在建工程。三是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成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1个,镇级分中心17个和村级服务点62个,“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资产资源交易131宗,交易规模约1.53万亩,交易总额约7554万元,实现了农村闲置资产盘活利用。

回顾“十四五”,海阳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取得丰硕成果;展望“十五五”,将继续锚定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全面振兴奋勇前行,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奋力谱写海阳“三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编审:王巧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