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黄渤海新区“法治护航 逐梦深蓝”海洋法治文化品牌 赋能高质量发展

法治烟台 2025-11-24 09:31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近年来,烟台黄渤海新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领海洋经济建设,将党建引领贯穿海洋经济发展全过程,以新旧动能转换激发内生动力,推动“党建红”与“产业蓝”深度融合,全面夯实海洋经济发展的组织基础与制度保障。

  在此基础上,黄渤海新区着力打造“法治护航 逐梦深蓝”海洋法治文化品牌,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系统推进生态用海、统筹护海与依法治海的有机统一,为海洋经济迈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生动诠释了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的时代内涵。

  烟台海洋经济法律、涉外法律服务研究与实践基地启动

  坚持党建引领 汇聚法治人才

  黄渤海新区坚持党建引领,聚力将组织优势转化为驱动行业发展的强大动能。通过打造集“政产学研金服用”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党建共同体,新区成功吸引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包括投资额达100亿元的“百箱计划”和50亿元的“蓝鲲号”等,总投资规模超过300亿元,为海洋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党管人才原则指导下,黄渤海新区精心塑造“党徽闪耀 律动新区”党建品牌,有效集聚优质法律资源。全国首家海洋知识产权中心、山东省首家鲁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山东泰恒程源(烟台)联营律师事务所相继落户,“烟台海洋经济法律研究与实践基地”成功创设,共同构建起覆盖“产业准入、升级、保护”全链条的法律服务体系。

  黄渤海新区还创新推行“双向培养”与“梯次培养”机制,着力壮大专业人才队伍。目前已培养吸纳涉外、涉海洋法律专业人才23名,累计为企业解决各类法律问题80余件,充分释放出“海洋+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集成效能,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渔业执法过程中开展说理式执法

  严格依法决策

  健全完善海洋产业法律体系

  黄渤海新区在战略规划与项目推进中坚持法治先行,严格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等法定程序,确保决策科学民主合法。通过组织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参与专题会议11次,审核文件7件,提出法律意见80余条,为海洋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作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的承载地,黄渤海新区坚持以法治思维推进改革,将实践成果转化为制度优势。成功推动《烟台市海洋牧场管理条例》《烟台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出台,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了系统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通过“体系先行”的战略引领,黄渤海新区将依法决策与制度创新紧密结合,有效规范了产业发展秩序,强化了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的协调统一,显著提升了海洋领域的综合治理能力与现代化水平。

  烟台八角湾入选全国第二批12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优化营商环境

  提升涉海执法监管效能

  黄渤海新区以流程再造与制度创新为核心,全力构建现代海洋发展新高地。其在全省率先实施“用海审批集成式改革”,通过建立审批联席机制、搭建网上办事系统,平均节省办理时间50%以上,显著提升了项目落地效率,为海洋经济营造了简约高效、阳光便利的一流营商环境。

  积极探索海洋产业发展新路径,黄渤海新区还打造了装备型海洋牧场“研发、确权、融资、增信、推广”全链条创新模式,该案例成功入选商务部自贸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同时,在全国率先构建起覆盖监管执法、船舶管控、防范打击及转产转型的“一体化”涉渔船舶治理体系,形成了全口径防范打击非法捕捞的有效模式。

  在生态监管领域,黄渤海新区创新搭建了入海排污口“分级分类”精细化管理体系,实现了海洋生态环境的“线上+线下”闭环监管。此项改革成果入选国务院改革试点经验,并在全国沿海地区复制推广,以生动实践印证了“法治也是生产力”的深刻内涵。

  普及法治教育 

  提升海洋法律意识

  黄渤海新区持续深化海洋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利用渔灯节、世界海洋日等特色公益节点,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全民普法活动,使法治宣传更接地气、更具吸引力。

  通过常态化推进涉海法治宣传教育“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渔村、进商圈”,新区每年举办各类培训活动超过20场次,在全区范围内逐步凝聚起崇尚海洋法治、共建“海上绿水青山”的广泛社会共识。

   针对青少年群体,新区特别开设了海洋产业特色研学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参观海洋法治文化展厅与区内重点涉海企业,让其直观感受海洋产业的发展脉搏,有效提升了年轻一代的海洋保护意识,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守护蔚蓝海岸的良好氛围。

  编审:李蕾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