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埋忠骨,浩气贯长虹。11月19日,13位散葬烈士集中“归队”,正式迁入栖霞革命烈士陵园。

盛世如愿 以今日安宁告慰英灵
“如今的栖霞,山中苹果飘香,乡村新房林立,孩子们在校园里欢笑奔跑——这盛世景象,正如你们当年所愿。”市人武部部长于永超的这番话,道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他深情追忆:这些烈士们,有的持枪冲锋在枪林弹雨的前线,有的默默奔走在传递情报的后方;有的坚守阵地直至弹尽粮绝,有的为保护同胞舍生取义。

由于战时条件特殊,许多烈士只能就地安葬。此次集中迁葬的13位烈士,来自蛇窝泊镇、桃村镇、庙后镇、西城镇、寺口镇等多个乡镇。他们中,有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有解放战争时期的勇士,也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牺牲的烈士。
血脉相承 用一生守望等待“团圆”
在迁葬仪式现场,银发老人林福举格外引人注目。今年80岁的他,专程来送大伯林堂烈士“归队”。“我大伯是1941年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病故。我年年都祭奠他。”老人抚摸着墓碑,声音哽咽,“如今到了烈士陵园,我这一生的心愿总算圆满了。”

同样的感动也发生在鲁永军烈士的家人身上。烈士的姨妈刘翠花老人含泪说:“我的外甥1979年在部队牺牲了,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他。”弟弟林大鹏代表全家表达感激之情,他说:“感谢政府,感谢党。这次集体迁葬,让我们了却了积压46年的心事。”
精神永续 让英雄信仰代代相传
在献花环节,天心公益的志愿者们手捧鲜花,缓缓走向烈士墓碑。
“我们就做他们的儿女,为他们献一束花。”志愿者路红卫说,“感谢烈士们用生命守护这片土地。”

特别令人动容的是,24年前为救落水儿童牺牲的王玉清烈士,如今儿女都已长大成人。女儿王荣荣在父亲墓前坚定表示:“我们会守护爸爸的信仰,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儿子王志辉则向父亲保证:“爸,您在这里放心,我会照顾好家里的。”
陈培芝烈士的侄子陈淑利带来了家乡的苹果:“大伯,尝尝咱家乡的苹果,现在生活好了,感谢您的付出。”
铭记历史 让红色基因根植心间
加上本次迁葬的13位烈士,栖霞革命烈士陵园目前安葬的烈士总数已达1219位。

“这些烈士来自不同历史时期,他们的精神一脉相承。”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栖霞革命烈士陵园作为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将继续发挥传承先烈精神、教育启迪后人的重要作用。”
这个寒衣节,栖霞用最庄严的仪式告慰英灵:你们从未被遗忘,你们的精神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生生不息。英雄已归队,精神永长存!
编审:王巧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

鲁公网安备370613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