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敬老,暖意正浓。“敬老月”专栏聚焦社区和机构养老的温暖截面,每一处细节都映照着莱山长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幸福时光。方寸之间,皆是风景,邀您一同见证这份触手可及的温暖。
当《常回家看看》的旋律在耳畔响起,当“时间都去哪儿了”的叩问触及心底,我们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父母—— 那些曾背着我们跑、替我们缝补书包的人,如今或许走得慢了,或许会对着智能家电犯愁,或许在子女离家后,连洗个舒服的热水澡都成了牵挂。
他们也有渴望:行动不便时,盼着有人搭把手;子女不在身边时,想有份贴心照料暖着心;就算两鬓染霜,也想拿起画笔、站上舞台,像年轻时那样活出精彩,找到属于自己的社会价值。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莱山,会发现这里正用一个个鲜活的日常,把老人们的这些渴望,酿成了实实在在的幸福。

这份幸福感的背后,是莱山区以“3510” 智慧养老模式为蓝本,打造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的生动实践。如今,莱山的典型经验做法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宣传报道,并已荣获全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区等多项荣誉,更成为全市唯一的省级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项目承载地。养老何以在莱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我们走进一个个鲜活场景寻找答案。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积极探索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依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落地社区、家庭、养老的“3510”模式,让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一系列智能、便捷、优质的服务。其中,“3”,即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智慧养老三位一体;“5”,即以弘扬孝文化启航、以人工智能赋能、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以服务居家养老落地、以全国连锁定位;“10”,即党建引领、营养餐厅、医疗健康、老幼托管、智慧居家养老、智慧家庭、文体娱乐、便民商超、就业培训、公益事业10项内容进社区。
壹·智能守护:10分钟抵达的安心
“有你们在,我真安心!” 元旦冬夜,绿色家园社区的刘阿姨紧紧握着救援人员的手,声音里满是感激。就在10分钟前,她通过床头的智慧终端 “孝百通” 发出求助——91 岁的老伴不慎摔倒,无法起身。
接到信号后,迎春佳苑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的值班人员立刻调度救援。这支由 “国企建场地、民企做服务” 组建的团队,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紧急时刻。“‘孝百通’就像老人的‘贴身保镖’,一键呼叫就能链接医疗、救援等177项服务。” 运营方凤凰孝之源工作人员介绍,这款与百度联合开发的终端,已链接800余家服务商,实现“AI+互联网+N”全场景覆盖。

这正是莱山“3510”模式的核心落点:以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智慧养老 “三位一体” 为支撑,打通服务 “最后一公里”。目前已建成并运营迎春佳苑、后七夼、观海社区等多处智慧养老服务中心,一张智能养老网正逐步铺开。
贰·舌尖幸福:食堂里的烟火气
上午11点,初家街道的社区食堂飘出阵阵香味。74岁的王大爷拿着碗筷排队打饭,“今天有排骨炖豆角,还有我爱吃的凉拌菠菜,这‘588’太值了!” 他口中的“588”套餐,是莱山为70岁以上户籍老人定制的优惠餐食,而80岁以上老人,每周还能享受到免费的周末午餐。

“以前自己做饭,炒一个菜都吃不完,现在食堂每天不重样,花不了多少钱还省心。” 王大爷的话道出了许多老人的心声。为摸清需求,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通过 “线上+线下” 走访,最终确定了食堂的菜品与服务模式。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志愿者还会上门送餐,让烟火气直抵家门。
截至目前,莱山的社区食堂已辐射多个社区,连同养老服务设施内置国医馆、健康驿站等功能区,日均服务老年人1000余人次。中医义诊、营养讲座等活动累计开展380余场次,把健康关怀融进日常。
叁·夕阳正红:从课堂到远方
每周下午,福地隆城社区的活动室里都充满欢声笑语。68 岁的张阿姨跟着老师排练新舞,“以前在家闷得慌,现在不仅能跳舞,还能学书法、做手工,老年大学就在家门口!”为消除 “数字鸿沟”,养老服务中心还开设了智能技术课程,从手机支付到刷短视频,手把手教老人玩转智能设备。“现在我会点外卖,还能和外地的孙子视频,真是越活越新潮!”76岁的赵大爷骄傲地说。

除了文体活动,莱山还为老人编织了 “诗和远方”。“去桂林看了山水,到厦门逛了鼓浪屿,这趟旅行太舒心了!” 刚参加完莱山区民政局“旅游 + 养老” 项目的李阿姨难掩兴奋。莱山精心设计16条旅游路线,年均吸引800余人次老人出行,让银发族也能拥抱广阔世界。
肆·长效之道:从“独奏”到“合唱”
“养老服务既要暖心,更要可持续。” 莱山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此,莱山探索出“国企 + 民企”的合作模式:国企负责场地、资金与建设,民企提供技术与运维,实现优势互补。在年轻人居多的社区,服务中心还延伸出托幼服务,通过“一院多能”保障运营活力。

然而,当前莱山养老服务发展之路仍面临三重挑战:一是服务设施覆盖率有待提升,且与街道级服务中心的衔接联动不够紧密,服务网络存在薄弱环节;二是面向失能老人的专业化照护服务存在短板,难以满足特殊群体的精准需求;三是养老专业人才储备亟待充实,人才供给与行业需求存在差距。

对此,莱山区已擘画养老服务升级新蓝图:其一,锚定“3510”社区嵌入式智慧养老模式,结合三级网络建设和党建引领与党群服务中心阵地优势,重新优化养老服务布局,结合“五床联动”试点项目,重点攻克失能失智老人照护难题;其二,整合区域内医院、高校优质资源,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定向输送符合行业需求的养老专业人才;其三,培育专业化养老志愿者队伍,大力推广“低龄老人助高龄老人”服务模式,构建多元参与的养老服务体系。
从智能终端的紧急响应,到食堂里的热饭热菜,再到课堂与旅途的欢声笑语,莱山正用“3510”模式的创新实践,回答着“养老何以幸福”的时代命题。正如住在祥隆社区的刘阿姨所说:“在这里养老,有依靠、有乐趣,心里踏实!”
编审:李蕾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

鲁公网安备370613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