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章:文化抗战 精神丰碑
全民族抗战的烽火岁月里,除了军事战线的斗争之外,还有一条很重要的斗争战线,就是文化战线。胶东区各级党组织在领导人民进行武装斗争的同时,集结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化工作者,构筑了一条强大的革命文化战线。蓬勃发展的胶东抗日文化活动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历时之长,超出了胶东历史上任何时期的文化运动。胶东革命文化实践,生动诠释了胶东人民铁血丹心、山河为证的文化抗战精神,讴歌了胶东人民在民族灾难面前所展现的不屈不挠的意志与家国情怀。

《文化课本》第一册 第二册 胶东新华书店翻印 1946年6月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作出著名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重要论断,会议制定正确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必须善于爱护干部。”“提高他们。这就是给以学习的机会,教育他们,使他们在理论上在工作能力上提高一步。”“我希望从我们这次中央全会之后,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看谁真正地学到了一点东西,看谁学的更多一点,更好一点。”(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6-533页)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干部教育部召开的学习运动动员大会上讲话。他说:我们党根据历来的经验和目前的环境,在最近发起了两个运动,一个是生产运动,一个是学习运动,这两个运动都有普遍的和永久的意义。六中全会关于学习问题的决议,是非常重要的。共产党要领导几千万几万万人的革命,假使没有学问,是不成的。学习的方法是“挤”和“钻”,工作忙就要挤时间,看不懂就要钻进去。中国本来把读书就叫攻书,读不懂的东西要当仇人一样攻之。”(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毛泽东年谱》2(1937.07-1945.08),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126页)1939年4月19日,《新中华报》刊登毛泽东题词:“为消灭文盲而斗争。”(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毛泽东年谱》2(1937.07-1945.08),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121页)1940年1月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提出:“党内广泛开展学习竞赛,掀起学习的热潮。”“建立在职干部平均每日学习两小时的制度,并保持其持久性与永久性。”“凡不识字的或文化水平过低的干部必须以学习文化课消灭文盲为主。”“各级党委和政治部的宣传部下应设立干部教育科,负责管理干部教育的工作。”“各级党的组织必须把干部教育放在党的重要工作的地位上来,经常给以检查、指导和帮助。”(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著:《中国共产党编年史》1940年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24年版,第2-4页)194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指示》“决定五月五日马克思生日为学习节,总结每年的经验并举行奖励(以集体奖励为原则)。”(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著:《中国共产党编年史》1940年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24年版,第88-89页)
1942年1月17日,毛泽东为何凯丰、徐特立、范文澜等编的《文化课本》作序,指出:“一个革命干部,必须能看能写,又有丰富的社会常识与自然常识,以为从事工作的基础与学习理论的基础,工作才有做好的希望,理论也才有学好的希望。没有这个基础,就是说不识字,不能看,不能写,其社会常识与自然常识限于直接见闻的范围,这样的人,虽然也能做某些工作,但要做得好是不可能的;虽然也能学到某些革命道理,但要学得好也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有大批精明忠实但缺乏文化基础的干部,将来也必然还会有大批这类干部,他们急切需要解决文化基础问题,但课本问题迟迟没有解决。现在文化课本出版了,这是一大胜利,这是凯丰、徐特立、范文澜诸同志的功劳。不管课本内容还须随时改正缺点,推陈出新,但有了这个课本,就打开了学习文化的大门。文化课本的出版,是广大干部的福音,我相信,我们大群的干部会以极大的热忱来欢迎这个课本的。”(毛泽东:《文化课本》序言,《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7页)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毛泽东著 胶东联合社出版
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文章指出:“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的形式。”“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一切进步的文化工作者,在抗日战争中,应有自己的文化军队,这个军队就是人民大众。”(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708页)
1942年5月2日,毛泽东出席延安文艺工作者座谈会,发表讲话。他说:“今天邀集大家来开座谈会,目的是要和大家交换意见,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就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我们今天开会,就是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为了这个目的,有些什么问题应该解决的呢?我以为有这样一些问题,即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工作问题和学习问题。”(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毛泽东年谱》2(1937.07-1945.08),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379-380页)
5月23日,毛泽东出席延安文艺座谈会最后一次会议。在朱德讲话后,毛泽东作结论,指出文艺运动中的一些根本方向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
讲党领导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问题,他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一定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地移过来,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真正为工农兵的文艺,真正无产阶级的文艺。”
讲如何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他说:“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现在工农兵面前的问题,是“迫切要求一个普遍的启蒙运动,迫切要求得到他们所急需的和容易接受的文化知识和文艺作品,去提高他们的斗争热情和胜利信心,加强他们的团结,便于他们同心同德地去和敌人作斗争。”
讲文艺批评问题,他指出:“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但是任何阶级社会中的任何阶级,总是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的。”“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他指出延安文艺界中“还有很多的唯心论、教条主义、空想、空谈、轻视实践、脱离群众等等的缺点,需要有一个切实的严肃的整风运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47-875页)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

鲁公网安备370613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