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不是简单的“送课”,而是把城区名师、前沿理念、教研温度一并打包,直达乡村讲台,让每一所农村学校都能“开得出”优质课,“留得住”好课堂!
招远市教育和体育局将“送教下乡”纳入全市“三下乡”重点子项目,坚持“优中选优、薄弱急需、研训一体”原则,形成“城乡一体、精准滴灌、数据赋能、久久为功”的“招远路径”。“十四五”期间已累计送课140余节,覆盖全部11所乡村初中,受益师生突破3万余人次。2025年9月,第十六批“送教下乡”第一阶段正式启动,历经制定实施方案、选拔授课教师、商定授课内容、教研员提前打磨等环节,已确定涵盖全部初中学科的18节示范课,正在通过示范课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有序实施。
魁星路中学杨金芬老师在十字道初中执教示范课《考场作文巧应对,妙笔生花意自随》,就2025年烟台市中考作文《何不拥抱》进行考场作文写作指导。课堂以歌曲《世界赠予我的》导入,引领学生解读歌词、分析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从思想、内容、结构、表达四个维度就《何不拥抱》进行构思交流,探寻考场作文高分秘笈。

泉山初级中学李娜老师在新村初中执教示范课《拾级而上,打捞素材里的光》,不仅“教素材”,更致力于“教思维”,通过“素材三问”和“三重滤镜”,将思维训练嵌入写作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从“无话可说”走向“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出新”。

第十六中学范严方老师在新村初中执教新授课《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巧妙运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体系,将“图象画法”“性质特征”“异同对比”等分散知识点串联成网,每一环节都关注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泉山初级中学路秀娟老师在庙后吕家学校执教示范课《英语十大词性的探秘》,以“分类解析构建语言骨架”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系统梳理英语十大词性的定义、功能及用法,将语法知识与语言运用场景相结合,展现了英语教学在夯实学生语言基础与提升综合运用能力方面的扎实路径。

第十六中学马彦老师在罗山初中执教的示范课《语法交响乐:聆听词类的和谐乐章》,借助“词类如同句子的零件”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句子中主动探索词类用法,利用AI技术和知识体系相融合,进一步提升语法课堂的信息化和趣味性,游戏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

泉山初级中学的王华珍老师在蚕庄学校执教新授课《凝聚价值追求》时,秉持议题式教学的理念,以九三阅兵为情境主线,精心设置序列化任务。她引导学生珍惜时代机遇,不负青春韶华,通过奋斗书写青春宣言书,充分彰显了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培根铸魂、启智增慧方面的独特价值。

罗峰学校张金学老师在十字道初中执教示范课《Mind+画笔工具的使用》,以“有序重复创造美感”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利用Mind+软件中的图章工具和画笔功能进行数字艺术创作,将编程思维与美学规律相融合,展现了信息科技在激发学生创造力与逻辑思维方面的独特魅力。


每节示范课后的“5分钟说课+20分钟深度评课+30分钟微讲座”成为每节示范课后的标配流程。首先送教教师分享设计意图,听课教师抛出困惑,大家围绕课程设计、教学策略等核心内容展开深度研讨,在智慧碰撞中发现和汲取名师课堂中的精华,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其次教研员结合乡村教学实际,对每堂课进行细致入微的点评,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现场“开方”指导。


会议的最后,各学科教研员通过微型的专题讲座,传递最前沿的理念,破解教学实践中的难题,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桥梁,帮助一线教师解决实践困惑、更新教育理念。




现阶段已进行的7次送教活动共有547名城乡教师参与,受益学生达800余人次。新村初中青年教师王菲兴奋地说:“本次培训,既含理性思辨又显教学智慧,执教老师和教研员讲解了新教材的考试题型,并带领老师们共同探讨了新教材的教学策略。送教下乡,是一次教育能量的流动、思想的碰撞和情怀的唤醒。这次活动让我更加坚信:教育,是一项充满希望、需要共享与协作的事业”。
下步,招远市教体局将持续深化“送教下乡”活动,建立常态化送教机制,充分发挥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让更多的优秀教师走进乡村学校,真正让“送教”变“常教”,让“输血”变“造血”,加快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建设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持续赋能。
编审:王巧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

鲁公网安备370613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