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融媒10月17日讯(记者 武峻平 摄影报道)今日下午,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回望十四五 奋楫启新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召开。烟台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喜强介绍,“十四五”期间,烟台按“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要求,通过五大举措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持续提升困难群众保障水平。
烟台持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出台《烟台市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细则》,构建“低保+特困+低边+刚性支出困难”梯度救助体系。2021年以来,全市新纳入低保对象25887人、特困人员10159人、低保边缘家庭15768人、刚性支出困难家庭64人,累计实施急难型临时救助9586人次,精准覆盖不同困难群体需求。
烟台落实困难群众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2025年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每人每月1069元、872元,城乡标准比从2020年底的1.34:1缩小至1.23:1;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低保标准1.4倍同步调整,分别为每人每月1497元、1221元;全自理、半护理、全护理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费,按当地上年度最低工资标准的1/10、1/6、1/3执行,困难群众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烟台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的指导意见》,开展“惠民生·暖民心主动帮办日”“情暖万家·爱心陪护”等活动;推进“慈善救急难双百行动”,以项目化运作13个慈善项目,将物质救助与服务帮扶结合,打造具有烟台特色的“温情救助”模式,丰富救助服务内涵。
为巩固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烟台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目前,全市脱贫享受政策人口中,纳入低保、特困、低边范围的比例达82%,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有保障。
烟台加强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实时对接20个部门的46类数据,定期查询96家银行、保险机构金融资产信息;建立“进入-拒止”双维度预警指标,实现风险早发现、处置快响应,大幅提升救助对象认定精准度,杜绝“错保”“漏保”。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