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鼻塞、老人咳要警惕!RSV病毒进入流行季

央视新闻、新华社、光明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25-10-16 09:50

近期,我国多地疾控部门监测显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活跃度持续上升,南方省份阳性率显著抬升,北方地区0-4岁儿童感染率呈波动上升趋势。这种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全球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原因”的病毒,正悄然进入流行期,其对婴幼儿、老年人等群体的致命风险值得全民警惕。

什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是一种有包膜的单股非节段性负链RNA病毒,隶属于肺病毒科,因能使培养细胞产生独特的融合病变而得名。其病毒包膜上的融合蛋白F和黏附蛋白G是感染人体的关键“武器”,可精准结合呼吸道上皮细胞并侵入增殖。

人类对RSV的认知始于对婴幼儿呼吸道疾病的研究,最早从患病婴儿的呼吸道标本中分离鉴定出该病毒。作为一种全球性流行的病原体,它的传播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在我国及其他温带地区,流行季主要集中在冬春两季;而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虽全年均有传播,但无明确的季节性高峰。

RSV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较弱,对高温和消毒剂敏感,在无蛋白溶液中室温放置2-4小时感染力便会损失90%以上,但这并不妨碍其高效传播——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即可扩散,在托幼机构、养老院等人群密集场所极易引发聚集性感染。

两类高危人群的“健康杀手”

RSV的危害具有鲜明的人群针对性,婴幼儿和老年人是其主要攻击目标,且重症率和致死率居高不下。

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首要元凶

对5岁以下儿童而言,RSV是导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头号杀手”。WHO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RSV导致5岁以下儿童住院超360万例,死亡约10万例,其中97%的死亡病例发生在医疗资源匮乏的中低收入国家。我国疾控中心监测表明,14岁及以下儿童是当前RSV感染的主要受影响群体,尤其是6个月以下婴儿,更易发展为重症。

感染初期,患儿常出现鼻塞、流涕、低热等类似普通感冒的症状,随后迅速进展为咳嗽、喘憋、呼吸急促,严重时可出现“三凹征”(肋骨间隙、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凹陷),甚至引发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致命并发症。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婴幼儿感染后可能不出现发热症状,仅表现为精神萎靡、拒食,极易被家长误判。

老年人:基础疾病的 “催化剂”

RSV对老年人的威胁同样不容小觑。在美国,每年RSV可导致65岁以上老年人多达16万例住院、1万例死亡;在我国,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感染后不仅会出现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更易诱发原有疾病急性加重,增加多器官衰竭风险。

RSV的“凶险之处”还体现在其传染性与隐蔽性:传染力约为流感病毒的2.5倍,且感染后呼吸道排病毒时间可持续7-10天,而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高度相似,往往延误就医时机。

近期多发

2025年入秋以来,我国RSV感染已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新华网10月报道显示,中国疾控中心哨点监测数据中,RSV位列呼吸道病原体检测阳性率前三位,南方省份因气候因素,阳性率抬升更为显著。而2024年12月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监测结果更明确指出,0-4岁儿童的RSV阳性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北方省份上升势头尤为明显。

临床场景中,这类病例并不鲜见。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透露,近期接诊的RSV感染患儿中,部分因病情进展迅速被送入儿科重症监护室,其中不乏仅3个月大的婴儿,主要表现为持续喘憋和呼吸费力。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分析,疫情后部分婴幼儿缺乏早期病毒接触史,免疫力屏障较弱,叠加开学季托幼机构人员密集、通风不足等因素,加剧了病毒传播风险。

在老年人群体中,RSV感染常与流感等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交织。疾控专家提醒,养老院等场所若出现集中发热、咳嗽病例,需优先排查RSV感染,避免因基础病叠加导致重症扩散。

预防优先!暂无特效药

目前,RSV感染尚无特异有效的治疗药物,临床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因此预防成为应对该病毒的核心策略。国家疾控中心、WHO等权威机构均发布了针对性防控指南。

重点人群的保护手段

  • 婴幼儿群体:对流行季出生的新生儿或即将进入首个流行季的婴儿,可注射尼塞韦单抗等长效单克隆抗体预防下呼吸道感染;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高危婴儿,需额外加强防护。

  • 老年人群体: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尤其是合并慢阻肺、冠心病等基础疾病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接种RSV疫苗,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日常防护的关键措施

  1. 强化个人卫生:勤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鼻;咳嗽或打喷嚏时用肘部遮挡,而非双手。

  2. 减少暴露风险:流行季避免带婴幼儿前往人群密集的封闭场所;养老院等机构应加强访客管理,落实体温监测和口罩佩戴要求。

  3. 环境清洁消毒:定期对家中或机构内的玩具、门把手、桌椅等高频接触表面进行消毒;保持室内通风,每日至少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4. 增强基础防护:婴幼儿尽可能坚持母乳喂养,提升免疫力;老年人应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避免过度劳累降低抵抗力。

感染后的正确处置

一旦出现鼻塞、咳嗽、发热等症状,尤其是婴幼儿出现喘憋、呼吸急促、精神萎靡,或老年人基础疾病加重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接触史。临床治疗中,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吸氧、止咳平喘、补液等支持治疗,继发细菌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但切勿自行用药。

从全球每年10万儿童死于RSV感染的悲剧,到我国多地监测数据显示的流行态势,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威胁从未消散。正如WHO所强调的,面对这种无特效药的病毒,科学预防和重点人群保护是最有效的防线。尤其在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唯有筑牢个人防护、关注高危群体,才能抵御这一“隐形威胁”。

烟海e家编辑 赵峻生 综合 央视新闻、新华社、光明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