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胆囊结石,切还是不切?

烟海e家 2025-10-15 15:12

 

很多人以为,只有引起疼痛的胆囊结石才需要治疗这其实是一个常见的误区。胆囊结石的危险性并不总是与疼痛程度成正比。有些结石在胆囊里“安静”待着,可能多年都不会引起不适;而有些小结石却可能随时掉入胆总管,引发急性胰腺炎或胆总管结石胆管炎等严重并发症,这些疾病可危及生命。

更值得注意的是,胆囊结石是胆囊癌的明确危险因素。某些类型的胆囊结石,如充满型结石、瓷化胆囊(胆囊壁钙化)或合并胆囊壁增厚(≥3mm)等,更是被专家共识列为“胆囊癌危险因素”。对于这些情况,无论有无症状,都会建议尽早手术干预。

面对胆囊结石,患者最常纠结的就是是否要“保胆”。

然而,根据我国最新的《胆囊良性疾病外科治疗的专家共识(2021版)》,专家们明确反对对胆囊良性疾病实施“保胆取石”。

这主要是因为保胆手术后结石复发率很高,且保留的病变胆囊仍然是未来发生胆囊癌的温床。同时,指南共识也不推荐使用药物溶石、排石和体外冲击波碎石等治疗方法,因为这些方法基本无效且可能带来危险。

那么,胆囊切除后会影响消化吗?确实,胆囊负责储存和浓缩胆汁,切除后短期内可能需要适应过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胆总管会代偿性扩张,部分替代胆囊的功能,大多数人最终可以恢复正常饮食。

根据国内外多项专家共识,关于胆囊结石的处理,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清晰的行动指南:

  • 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只要发作过胆绞痛(通常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常与进食油腻食物有关),就强烈推荐行胆囊切除术。
  • 无症状但伴有危险因素的胆囊结石:如果B超发现结石直径较大(通常>2-3cm)、胆囊壁增厚(≥3mm)、胆囊萎缩、瓷化胆囊或存在胆囊息肉等,无论有无症状,都建议手术。
  • 无症状且无危险因素的胆囊结石:专家共识仍建议择期切除,以绝后患。如果暂不接受手术,则需密切随访(每6-12个月复查B超),一旦出现症状、并发症或危险因素,应及时手术。

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首选的治疗方式,它属于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胆囊结石虽是小病,但决策需谨慎。科学的态度是:既不必对无症状结石过度焦虑,也不要因恐惧手术而忽视专业建议。最好的做法是带着您的体检报告,到正规医院的肝胆外科就诊,让医生结合您的具体情况,制定最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