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锋》(党员读物) 胶东军区政治部编印 1946年
胶东军区政治部编印的党员读物《先锋》,共分为六部分详细介绍胶东区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的先进事迹:《独立工作、坚持党的立场的模范》《钢铁一般意志的模范》《把党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模范》《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模范》《到处做群众的榜样》《严守秘密、随时具有高度政治警惕的模范》。《到处做群众的榜样》中选编胶东区委书记林浩的报告——《向王文同志学习》。林浩对王文的事迹给予高度评价:“王文同志忠实于党,服从党、上级和组织,忠心耿耿,不计较个人”。“王文同志的特点是一贯的执行上级的指示,执行党的决议”。“最初王文同志担任胶东区党委书记与军政委员会书记之责,五支成立后,王文同志调任五支政委,五支一方面受山纵建制,另一方而受五旅指挥,但王文同志却没有计较‘过去我领导你,今天你又领导我。’这些问题。王文同志在保证胶东军事统一指挥上是起了其应有的作用。以后,五支与五旅合并,组织决定王文同志作政权工作,他对这一决定亦无甚意见,并且很负责任,在政权工作上起了其一定的改造作用,特別在领导上。”“再一个表现,王文同志在私生活上很注意,他病的很厉害了,自己也知道将不行了,但每天还絮叨的去检查买东西的账目,公家决心取以大的代价治好他的病,他把公家给的钱自己拿着,不舍得用,不肯多化一个钱”。“王文同志何尝不愿吃好的?不愿舒服呢?但他以爱革命事业的心代替了。”王文同志“积极苦干,平均每日工作在十小时以上,病严重了依然干,去年召开活动分子会议时,他已经吐血了,有一个财经问题报告是分工给他的,本来这个报告是可以由別人代替的,但他一定要亲自报告。在政府工作时每天都要找各处同志谈话,不但这样,并且亲自到下层去,找附近村长谈,一直送到东面去养病时,还找老百姓调查研究。”林浩最后强调:“我今天所讲的问题就是这些,希望同志们回去以后,很好的向未到会的同志传达,我們不是消极的纪念王文同志,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同志要很好的检讨自己,克服自己的确定,学习王文同志的优点,这才是我们纪念王文同志的真实意义。”

《胶东青年》第九期 胶东文协主编1944年4月
《胶东青年》第九期的人物介绍栏目里有一篇《王文同志》的纪念文章,写于1944年的清明。文章讲述了王文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严格要求自己的小故事:“有一会,总务科送来了五桶牛奶,他接到后很不高兴,就对王伦一同志说:‘我在政府工作,一切都要以身作则,公家出这笔钱为我买牛奶,怎样报销呢?……’随后,王文同志终于从自己平常所积蓄的津贴费里垫补上一部分,并且写了个条子,教总务科以后不要为他特别多花钱!”
文章最后写到:“王文同志死了,胶东人都会把他记在心里,永远不忘!因为他值得纪念,他把一生的精力都贡献给革命,而六年以来他又把剩余的一部分精力用在胶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上!”
1930年,王文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春,受党中央的委派来到山东,山东省委又派他到胶东担任胶东特委书记。他爬山涉水昼夜兼程,一路冲破敌人的层层封锁线,于1938年5月来到胶东。1938年12月,中共胶东区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掖县葛城村召开(今莱州市郭家店镇葛城村),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胶东区委,并选举王文任中共胶东区委书记。王文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果断扎实的工作作风组织和领导胶东区的抗日斗争。1942年冬,早先患有胃病的王文,这时又染上了肺炎。由于各种疾病的折磨,他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时常吐血,但他坚强的党性和忘我的工作热情却丝毫没有减弱,工作更加积极认真。他身居要职,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不要求额外照顾,住院疗养期间,他盛情难却收下了胶东行署机关同志为他募集的59元5角慰问金。他自己不但分文未花,反而又加上5角,凑足60,捎给了灾区的灾民。
1943年11月16日,年仅32岁的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主任王文同志,永远离开了胶东人民。他为胶东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积劳成疾,工作到生命最后一息。他这种与胶东人民同甘共苦的精神深深感动和影响着胶东人民,赢得了胶东人民的高度赞扬和衷心爱戴。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