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今年是烟台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烟台市关工委”)成立30周年。2025年5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来烟视察指导,对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开展情况给予充分肯定。30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中国关工委、省关工委的悉心指导下,全市各级关工委坚持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守正创新、主动作为,在教育、引导、关爱、保护青少年工作中发挥了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贡献。
目前,全市关工委组织已达5211个,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志愿者有5万余人。关工委组织已实现全市镇街、大中小学、市管企业全覆盖,成为深受青少年欢迎、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组织。
构建“五环联动”格局
掀开关心下一代事业新篇章
三十载求索奋进,三十载关爱如歌。
1995年9月,经市委批准,烟台市关工委正式成立,关心下一代事业在烟台从此掀开新的篇章。
生逢其时,重任在肩。烟台关心下一代工作迎难而上,开始了从无到有、不断深入发展的征程。
2007年,市委印发《中共烟台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意见》;2018年,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市委印发《中共烟台市委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意见》,并提出坚持“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针,构建“党委领导、关工委综合协调、成员单位履职、家庭传承教育、社会各界联动参与”的工作格局。意见出台后,全市各级关工委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导、督查作用,充分调动“五老”志愿者、成员单位、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积极性,有力推动了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深入开展。
“当时以党委名义下发‘关心下一代工作意见’的省市寥寥无几,足见烟台市委、市政府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高度重视。”烟台市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张建生回忆。
次年1月,烟台市委召开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至此,“一文一会”成为指导我市各级各部门把握新形势新任务、做好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导。
由点及面,基层关工委组织怎么干?
2019年,烟台市关工委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期以党的组织建设带动关工委组织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各级党组织在加强关工委建设方面的具体职责,各区市党委政府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关工委工作的意见和措施,并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班子配备、办公场所、工作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全力保障。
“一系列的举措,对我市各级关工委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这也使得关工委组织逐步扩大延伸,进一步发展健全。”张建生说。
2020年是烟台市关工委实施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当年,全市镇街层面和中小学实现了关工委组织建设全覆盖,村居社区层面关工委组织达到2097个,建立党组织的规模以上企业成立关工委组织327个,“五老”志愿者队伍达到4万余人。
在深入贯彻2022年市“两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通知》,2023年市关工委联合市委组织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五老”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意见》,并继续推进第二轮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规划”后,即截至目前,全市关工委组织已达5211个,全市村居(社区)层面新增关工委组织296个,3300余名“五老”骨干常年活跃在关爱一线,打造了179个典型“五老”工作室。
数字攀升的背后,是多年来烟台市关工委始终坚持“党建带关建”,全面加强关工委自身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五老”队伍建设的写照。自2010年以来,烟台市关工委已连续四次被中国关工委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自2018年以来,市关工委机关连续七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加强创新力度
让工作发展向纵深推进
新时代的关工委工作,必须与时俱进。
党的十九大以来,烟台市关工委深入调查研究,逐步确立了“一个引领、两个争创、三个致力于、四项工作任务、五环联动工作格局、六个坚持”的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总体思路。“经过八年的实践,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充分证明这一思路是完全符合我市实际的,必须一以贯之、常抓不懈地坚持下去。” 张建生说。
为传承红色基因教育,烟台市关工委深入挖掘和充分运用红色资源,积极创新青少年爱国主义学习教育模式,通过讲好红色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全市青少年从红色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莱州市关工委编制红色基因图谱,对160多处革命遗址遗迹进行史料整理,把史料转化为教材,把现场转化为课堂;长岛综试区关工委开展红色影片进校园活动,组织全区青少年观看电影《一生交给党》;福山区关工委成立“红色老兵”宣讲团,走进中小学校开展“永远跟党走”等教育活动……
近五年,共发动3100余名“五老”志愿者参加各类报告团、宣讲团,建设校外辅导站、四点半学校、教育基地等关工委阵地780余个,常态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辐射青少年50余万人次。
聚焦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热点难点以及青少年关心关注的问题,烟台市关工委加强调研创新工作,通过组织开展集中调研月、关工委大讲堂等活动,广泛听取“五老”志愿者、青少年、基层关工委工作人员、成员单位等各方面意见,深入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工作计划、开展针对性地关爱教育活动提供可靠依据,切实提升关工委工作实效性。
比如,在搭建“四点半”学校上,烟台市关工委赴省内外先进地市进行学习考察,经过反复探讨,联合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等成员单位向市政府提出建议,形成了关工委协调、财政出资、学校出力的课后服务工作运行机制,解决了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
在孤困儿童帮扶工作上,各级关工委会同民政、残联、教育、卫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成员单位及各类社会组织为青少年办好事、做实事。
莱山区关工委联合开展“微光行动·爱心助学”等活动8场,为140名困境青少年发放价值4万余元的爱心物资;海阳市关工委会同教体局、爱心企业持续开展“冬季暖阳”助学活动,捐款捐物5.6万余元,资助家庭困难学生80余名;截至目前,烟台手牵手孤困儿童志愿者服务中心募集志愿者6000余名,对2200余名孤困儿童进行了精准帮扶……
作为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力量,烟台市关工委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和净化社会环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一片天。
自2010年以来,连续开展了五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协调各政法单位、教育部门组织开展“政法干警进校园·护航千堂法治课”等系列活动,有效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对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广泛组织开展各类预防校园欺凌、校园消防、交通安全等宣传教育活动,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构建起更为全面、立体的保障网络。
持续开展“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教育活动,推动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社会风气。积极配合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创新,指导爱心企业建立帮教基地,组织“五老”志愿者开展网吧义务监督活动,参加禁毒防艾、防溺水和心理健康服务,用爱心编织安全网、筑起防火墙,受到群众广泛赞誉。
凝聚工作合力
让关爱身影无处不在
开学第一课上什么?
在牟平区、高新区、福山区等七所中小学校,由烟台职业学院思政课教师组成的“070勇敢者行动”法治宣讲团走进教室,为7000余名中小学生带来一场以防欺凌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
成员单位履职,是烟台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亮点和特色。在烟台,“齐抓共管”成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生动画面:
市委办、政府办不断强化服务保障意识,对关工委相关重要会议、活动组织和文件制发等工作,全力支持、积极配合、及时办理;
市委组织部及时为关工委选优配强班子,切实指导关工委组织建设;
市委宣传部将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纳入了全市舆论宣传整体布局,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了良好氛围;
市委统战部积极组织协调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与关心关爱工作;
市委社会工作部积极动员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市委政法委持续开展“政法干警进校园·护航千堂法治课”活动,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提升明显;
市委老干部局充分发挥老干部工作的组织优势,提倡离退休干部党组织负责人兼任基层单位关工委副主任,使老干部工作同关心下一代工作互促共赢;
市总工会打造“工会妈妈小屋”,积极关注青年职工的难点问题,有效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团市委持续组织开展“070(零欺凌)勇敢者行动”,挂牌成立“070”工作室302个,开展宣传宣讲活动650余场、主题团队日(课)1500余场,覆盖青少年41万余人。
市妇联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工作,250余名妇联干部、5000余名爱心人士结对关爱1500余名留守困境儿童;
市残联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康复与救助,儿童康复工作更加精细有效;
市工商联积极组织民营企业参与关心关爱工作,为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市教育局全力做好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将课后服务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教育相结合,实现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有需求的学生“两个全覆盖”;
市民政局健全动态调整机制,连年提高孤困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全市排查孤困儿童近2100人,每年发放基本生活费5200余万元;
市卫健委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眼防控纳入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一揽子工程,青少年近视率稳步下降;
市国资委充分发挥市管企业的典型示范作用,带动企业关工委工作迈上新台阶;
市体育局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并重,青少年体质提升、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明显;
党史研究院、科协、文联、财政、人社、科技、文旅、退役军人等部门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了大量关爱青少年工作,为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我们充分发挥各类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学校社团等社会组织的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引导其将自身业务工作同关心下一代工作有机结合,最大程度地整合各类资源、凝聚工作共识、增强工作合力、提升工作成效。2024年,我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社会组织参与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意见》,明确了社会组织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承担的主要任务和工作体制机制,有效调动了社会组织参与关心关爱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张建生说。
关爱,无处不在。
回望30年,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发展要靠一代代人推动,重视下一代,就会赢得未来。烟台市关工委将持续聚焦深化传承红色基因教育、青少年法治安全教育、家校社协同育人、关工委自身建设、青少年近视防控、孤困青少年关爱帮扶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强化工作举措、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推动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再上新台阶。
YMG全媒体记者 慕溯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