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20时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文艺晚会《正义必胜》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这次,莱州中华武校
用实力在国家级大舞台上绽放光芒
142人的队伍中
除了带队教练外
共有135人承担了三个节目的演出
第9个节目“遍地烽火”
第11个节目“血战到底”
第18个节目“命运与共”

武校少年们尽显硬汉风
男子汉气概十足
他们还是高难度技术的担当
辗转腾挪之间尽显血染风采
展现出了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力量
遍地烽火
少年们化身“烽火传递者”,用刚劲有力的动作再现了当年山河动荡中,军民同心抗敌的激昂场景,每一个招式都充满了力量感。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血战到底
少年们组成“铁血战队”,整齐划一的动作、饱满的精神状态,将战士们浴血奋战、绝不退缩的英雄气概展现得淋漓尽致,看得人热血沸腾。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命运与共
少年们用富有感染力的表演,传递出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画面温暖又有力量。从台下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到台上精准完美的呈现,他们用汗水诠释了“少年强则国强”。他们不仅是武校的骄傲,更是咱莱州的骄傲!


据了解
参加演出的武校少年们
也是第一次
接触这样高难度的动作
“空翻和背跳等动作是我们日常训练的必修课,并不陌生。但是在五至六米的梯子上来完成这些动作还是第一次接触,心理压力还是蛮大的。同时这也是技巧和默契度的挑战。”武校学生马一鸣说。
“没有什么捷径,就是‘苦练+巧练’,通过千百次的练习,在相互配合中不断提升,达到最好的默契度,完成最完美的动作。”武校学生任文博和许衍超也纷纷讲述起来,“我们不仅要加强上下肢的力量训练,还要加强腰腹肌的核心训练。不仅收获了难得的艺术提升,也经历了一场爱国主义思想的淬炼。能够站在这么重要的舞台上表演,是对这段历史最好的致敬!”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莱州中华武校在组织性和战斗力上
做到了极致
据了解,6月7日,莱州中华武校的第一批参演人员就抵达北京,开始了为期近三个月的封闭排练,这群少年的年龄集中在15岁到18岁,生龙活虎,训练有素。别看他们的年龄不大,最小的习武4年,最大的习武10年。他们当中,有的参加过央视春晚,有的参加过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表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演出活动,有的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演出活动近百场。一张张稚嫩的脸庞,眼神却是那么的坚毅,往那里一站,一股凛然正气,一副钢筋铁骨。
怪不得导演们偏偏选中莱州中华武校的少年郎们,这就是活脱脱的“中华硬汉”。“他们不是军人,却胜似军人。”负责第三篇章的黄云松导演感慨万千,“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可以说中华武校在组织性和战斗力上做到了极致。不管是队列、排练都有雷霆之势,比如从集合开始到演出结束,他们的场地始终干干净净,就是这样的细节打动了所有的工作人员。当我知道他们要进京的时候,我就决定要把他们融入到第三篇章的表演大队中,因为他们的执行力太强了。同时在其他的篇章中,我也是要他们参与,有人问我怎么总挑选中华武校的人呢,我说他们是展现战士形象的最佳担当,尤其是高难度技术上有重要体现,唯有他们才能在辗转腾挪中展现血染风采。”
“除了参加表演外,他们主动承担推大台阶道具的任务,那台阶非常重,可他们任劳任怨,从早到晚,没有喊过一声苦累,有时候导演组感动得都想流泪。他们的这种素养、能力、气质,都反映了莱州中华武校这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非常适合参加我们这场重大活动的演出。”黄导高度评价了演出人员和莱州中华武校,并表示能够与这样优秀的团队和优秀的学校合作非常荣幸,他们不仅展现出了战士应有的形象气质,还把技术难度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并且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武术不仅具有体育性和艺术性,更是咱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