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5日,记者在位于福山区经济开发区的烟台海世药业生产车间看到,十多米长的膏贴生产线上,一款火山泥中药膏贴正在下线,清洗消毒、滴灌、打包、运输……所有的步骤一气呵成、分秒不差。
药材比例不好掌握,膏药分量难以把控……为了克服这些不确定因素,企业投入30万元购进了自动化摊膏设备,生产实现全流程自动化。在生产周期整体缩短的同时,产品质量也更加稳定。
海世药业是一家军创企业,建有水剂、乳膏、贴膏三条生产线,是生产刮痧板、拔罐器、坐式艾灸椅等各类中医药用医疗器械类企业。
海世药业的业务原以代工为主,近年来,企业加快自主研发步伐,用智造赋能,不断转型升级。
“这是我们自有品种、自有商标的产品。我们对传统的黑膏药生产工艺进行改良,把43味中草药和火山泥结合在一起,既保留了黑膏药的药效,又让患者的体感更舒适。”1995年退役的海世药业总经理孙中州介绍,别小看了“贴合感”这一项要求,为了攻克技术难题,研发团队经过反复的试验,终于确定了最佳的工艺路线,最大程度地保留有效成分含量,现在生产的自营品牌,可直供医院、药店等。
“假如一款产品售价为一百元,可能我的代工费只收两元钱。现在我们加快自主创新步伐,结合国家推广政策研发的远红外艾灸椅等产品正不断推向市场,企业的信心也更足了。”孙中州脸上满是欣喜地说,现在生产线满线生产,水剂产量每月达到30万只、膏剂产量每月达到27万只、贴剂产量每月达到38万贴。
企业要做大做强,智能化转型至关重要。今年,孙中州得知退役军人创业有创业贷款扶持,便向福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提出申请,仅用20天,首笔30万元的创业基金就已到账。这笔资金用于购置贴膏机生产线,如今企业效益正稳步提升。
像海世药业一样,一批退役军人正将军旅荣光转化为创业动力,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续写忠诚与担当:福山区城西服装线带厂初立波打造生产服装辅料全链条,在服装辅料领域“印”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吕明杰创办的烟台万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荣获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烟台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福山区高疃荦荦家庭农场农场主孙茂奇用葡萄种植铺出了一条“创富路”。
退役军人创业的蓬勃态势,正是福山区精准服务与政策赋能的生动写照。
福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精准施策、搭建平台,为他们的“转身”铺路搭桥,绘就了一幅退役军人创业兴业、服务社会的生动画卷。
从2019年起,福山区在全市率先开展退役军人创业扶持工作,发放全市第一笔创业贷款,截至2025年7月,福山区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基金规模达到8209万元,贴息规模达到315万元。福山区发放创业贷款共计185笔,扶持140余名退役军人创业就业。
“从扶持对象看,福山区发放的退役军人创业贷款中,个人自主创业占比约为91%,主要集中在个体工商户领域;小微企业创业占比约为9%,涵盖制造业、科技服务业、农业等多个行业。在创业贷款使用方向上,约50%的资金用于企业开办费用,如场地租赁、设备购置等;约50%的资金用于日常经营周转,包括原材料采购、产品采购等。”福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移交安置科负责人林庆光表示,在创业启动阶段,退役军人创业贷款政策解决了资金短缺这一核心难题。无论是个人创业还是创办小微企业,都能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覆盖创业初期从场地租赁、设备购置到原材料采购等的关键开支,许多退役军人凭借资金支持顺利开启了创业项目。
在政府引领、慈善聚力、金融赋能的多方协作下,退役军人创业贷款政策间接带动了就业岗位的增加。通过激励创业企业吸纳更多退役军人就业,不仅让创业者实现了自身发展,还形成了“创业带就业”的良性循环,既解决了退役军人的就业问题,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为让政策惠及更多创业者,让资金更有活力,福山区逐级建立退役军人创业扶持贷款名册,并进行实时更新,跟踪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其更好发展。
“我们将高效整合资源,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一站式破解退役军人创业就业难题。”福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刘建华表示,下一步,福山区将强化政策宣传推广,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推动各项惠军金融政策落细落实,让退役军人创业贷款政策更切实地为退役军人服务。
记者 邹春霞
通讯员 杨阳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