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检察院检察长丁西超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全市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工作情况

烟台市人民检察院 2025-08-26 10:56

8月25日,在烟台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烟台市检察院检察长丁西超作了全市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

报告指出,近年来,在市委和省检察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全市检察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持续加大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工作力度,全力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2022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案件747件,15件入选全国、全省检察典型案例。2025年6月,全国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推进会在烟台召开,工作经验受到最高检领导及与会人员充分肯定。

报告指出,全市检察机关 提高政治站位,扛牢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检察担当。学思践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增强推进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争取党委领导和各界支持,先后向市委、市人大报告检察工作12次,制定全市检察机关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意见,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批示予以肯定;加强对生态检察工作的整体谋划,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作为“四大检察”重中之重,不断强化工作举措,提升高质效办案水平。  融入中心大局,织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网。聚焦服务保障经略海洋,深入开展守护海洋专项活动,办理的督促整治违建小码头案和互花米草案分获全国、全省“守护海洋”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典型案例;聚焦土地和矿产资源保护,严厉打击非法采矿等犯罪,追缴生态损害赔偿金,督促修复矿山,促进整治非法采矿安全问题;聚焦山林资源保护,围绕昆嵛山、云峰山等开展名山保护专项行动,督促保护涉山文物、整治山体生态环境问题,依法办理破坏公益林犯罪,督促侵权人以补种复绿、替代性修复等方式承担修复责任;聚焦服务乡村振兴,依法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等犯罪,积极开展“检察公益诉讼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行动,推动解决全市17个镇街的高标准农田运行管护问题。  突出综合治理,构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大格局。强化跨区域协同保护,联合青岛、潍坊等五市检察机关签署《关于建立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意见》,牵头东营、潍坊等环渤海检察机关,签署《莱州湾生态环境保护跨区域协作意见》;推进区域内共同治理,建立“河湖长、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与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会签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衔接意见,推动全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搭建内部高效案件办理机制,推动“四大检察”线索同步精准发现、双向无缝移交、系统深度办理,案件线索移送率达100%。 加强专业化建设,夯实检察履职基础。强化素能建设,组建“益心为公”志愿者团队,聘请80名行政执法骨干担任特邀检察官助理,组织政法单位同堂培训,加强岗位练兵和业务实训,持续提升专业履职素能;创新履职机制,建成公益诉讼指挥中心,打造公益诉讼大数据平台和办案一体化平台,推动检察业务与品牌建设融合促进,培育的“益路蔚莱”品牌获评“第二届全省检察机关优秀文化品牌”;深化数字赋能,建成全市检察监督大数据平台,与技术公司合作获取卫星遥感地图数据,实现高精度取证。

报告分析了当前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提出了下步工作措施和打算。全市检察机关将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推动融合履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加强协同共治,凝聚工作合力;落实更实举措,推进队伍专业化建设,更加自觉将检察履职融入新时代美丽烟台建设,为加快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做出更大贡献。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