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即将到来,各类诈骗手段也悄然“更新”,部分骗局专门瞄准大学生,尤其是即将迈进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冒充老师索要费用、虚假兼职招聘、伪装客服退款……这些看似简单的骗局,却让不少同学损失惨重。为了帮助大家守住钱包,顺利度过美好学期,我们准备了一份“防诈骗生存指南”。
新生开学常见骗局
1.新生群真伪难辨
一些骗子会申请群名为“某某大学2025级新生群”“某某学院2025级新生群”等的微信群或QQ群,一般会以防止无关人员进群为由设置5分钟的禁言时间。待新生入群后,收取金额不等的费用,也会传递许多不实信息。由于收费金额比较少,很多学生不会往诈骗方面想,容易降低警惕。


2.“伪装推销”诈骗
新生开学期间,一些自称“学长”“学姐”的人进入寝室,向学生推荐学习生活产品。如:推销电话卡(没有售后保证,骗取身份证等等重要信息);推销生活用品(假冒伪劣产品);忽悠新生买“打折”辅导资料、健身卡等。这些产品多半都存在质量问题,一旦售出就很难再联系上推销者。
3.“校园贷”诈骗
诈骗分子伪装成客服人员,通过网络贷款平台,向在校大学生开展贷款业务。很多校园贷所谓的“低利率”“免利息”都是诱导大学生贷款的诱饵,最后会利滚利欠下巨债。
4.“冒充校方”诈骗
不少骗子会在学费缴纳后联系学生,在电话中自称学校老师,告知学生学费缴纳失败,需要重新缴费。当被问及如何重新缴费时,他们往往会给出非官方缴费二维码或是银行账号。
5.“兼职刷单”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发布虚假兼职信息,承诺交易完成后立即返还购物费并有提成,并以“零投入无风险”“日清日结”等方式引诱学生刷单。在做成几单小额业务后,诈骗分子将本金和佣金及时返还,骗取信任,随后提高刷单金额,再以系统故障等为由拒绝返还本金和佣金。
6.“代管行李”骗局
诈骗分子假冒新生接待员,会在车站或学校门口,“热情”地帮忙看行李等物品,趁着新生人生地不熟,一有机会就会偷走贵重物品。
7.借“助学贷款办理”诈骗
近日,正值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高峰期,有不法分子混入助学贷款咨询QQ、微信群中,假冒工作人员添加群内学生为好友,以助学贷款办理遇到问题为由实施诈骗。请办理助学贷款的学生务必提高警惕,不要轻易通过陌生人的好友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办理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会要求转账。学生在办理助学贷款过程中有疑问,请联系当地县级或就读高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如遇财物损失,请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
必备防诈技能Get!
1.“三不一多”原则要记牢: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务必通过电话、视频或当面确认)
2.官方渠道是王道
办理业务、咨询问题、核实信息,务必通过官方网站、APP、客服电话,不要轻信陌生短信、邮件、电话中的链接或指引。
3.个人信息捂得牢
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人脸信息、家庭住址等是核心隐私,绝不轻易透露给他人!快递单、外卖单注意销毁个人信息。
4.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
这是公安部推出的官方利器!具有诈骗预警、快速举报、身份验证、风险查询等功能。请务必下载安装并开启预警功能,为手机装上“防护罩”!
5.保持清醒头脑,克服“贪小便宜”心理
对“天上掉馅饼”的好事(高额回报、免费福利、超低价商品)保持高度警惕。对制造恐慌(涉嫌违法、账户冻结)的电话保持冷静,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核实。
6.96110来电务必接听!
“96110”是全国反电信网络诈骗专用预警劝阻咨询电话。当你接到96110来电,说明你可能正在遭遇诈骗或属于易受骗人群,请务必及时接听,耐心听取劝阻!
大学生活是充满探索与成长的旅程,唯有保持警惕,才能让这段旅程更安全、更精彩。天上不会掉馅饼,涉及钱财须核实!希望这份指南能帮你练就“火眼金睛”,远离诈骗陷阱。
烟海e家综合平安泗阳、保定理工学院招生办、南京大学保卫处微信公众号、公安部刑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