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融媒8月21日讯(记者 宋晓娜 摄影报道)在莱山区天籁社区,76岁的宋文欣不仅以一手精湛的书画技艺闻名,更是以谦和热忱的为人、老有所为的担当,成为社区里一道温润的风景。
从少年志趣到终身追求
宋文欣的书画情缘,始于文登的童年时光。小学三四年级时,他便对毛笔字、钢笔字产生了浓厚兴趣,并练就了一手好字。那时的他不仅是校园里的“小书法家”,还是军乐队队长,吹笛子、拉二胡等样样拿手,更跟着美术老师学素描,广泛的爱好让他从小就透着一股积极上进的劲头。
1968年,宋文欣参军入伍。军营里,他的书画特长成了“硬技能”——空闲时为战友们刻印章,方寸之间尽显巧思。
1976年,他拜著名书法家任政为师,系统学习书法。“老师要求极严,每个字必须写够40遍。”回忆起那段时光,宋文欣眼中满是敬意。后来,他又先后跟随钱行健、周君言等名家学习绘画,笔墨功夫日渐深厚。
1985年回到烟台工作后,宋文欣与书画的缘分从未间断。他拜邹维卿为师,专攻画梅,工作之余总不忘提笔挥毫。2001年离岗后,他更是将全部精力投入书画:清晨饭后泡上一壶茶,便伏案研磨,在书山画海里陶冶情操。
如今,他已是北京宋庄国际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作品在全国各类大赛中屡获殊荣,但他总说:“书画是一辈子的功课,我还在学。”
以和为贵暖邻里
“我喜欢中国画,特别喜欢画花鸟,接地气,有生机。”宋文欣笑着说。
生活中的他,总带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每天外出散步,看到小区里的凌霄花爬满墙头、石榴结出红果、桃树挂满青桃,都会随手用手机拍下,这些鲜活的瞬间,转眼就成了他笔下的素材。
活到老,学到老。宋文欣至今保持着读书看报的习惯,订阅了多种书画杂志,床头总堆着几本正在读的书。“从书本里学,从身边人身上学,才能不断进步。”这份谦逊好学的态度,让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忱。
“以和为贵”是宋文欣与人相处的准则。生活中,遇到他人需要帮忙时,他总会伸出援手。“举手之劳,能帮就帮”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年轻人教育孩子遇到困惑,他便耐心支招,温和的话语里透着智慧。
余热生辉践担当
“我是党员,也是退伍军人,有一分热,就得发一分光。”多年来,宋文欣热心公益,坚持到部队、学校、医院开展书画公益活动。到学校教孩子们写毛笔字,讲解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开讲座,用书画启迪童心。“看到孩子们握着毛笔认真写字的样子,我心里非常高兴。”宋文欣说。
在社区里,宋文欣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倡导文明行为。他总说:“社区是大家的家,我多做一点,家就更暖一点。”
如今76岁的宋文欣依然保持着每天练字画画的习惯,笔墨间是对艺术的执着,言谈中是对生活的热爱,行动里是对初心的坚守。
真正的优雅,是历经岁月沉淀后的从容;真正的担当,是无论何时都不忘发光发热。在天籁社区,这位“书画达人”用笔墨丹青绘就的不仅是一幅幅佳作,更是一段温润动人、熠熠生辉的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