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高新区法院:心无旁骛抓落实,勇立“潮”头、“涌”往直前

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 2025-08-20 10:31

  开栏语

  改革浪潮奔涌不息,创新之势浩荡向前。

  在“潮起”扬帆之后,迎来“潮涌”激荡的小结时刻和关键节点——“深化十大创新提升行动”已全面展开,有所起势,并纵深推进,全市法院要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务实的举措,推动新时代审判工作行稳致远。  

  即日起,烟台中院新媒体平台将推出“潮涌”专栏,聚焦全市法院上半年在深化改革中的突破之举、在创新实践中的典型经验,记录奔涌向前的司法浪潮。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让我们以更澎湃的激情、更昂扬的姿态,在这奔涌的时代浪潮中劈波斩浪,共同书写烟台法院高质量发展的壮丽新篇!

  时光如流水匆匆流逝,半年走过,高新区法院深化十大创新提升行动的脚步也越发坚实有力。理念的变革、作风的优化,让全体干警上下同心、步调一致,以更强的战斗力和执行力狠抓创新提升落实,审判质量管理各项指标均位于或优于参考区间且均优于全省平均,各项工作实现新发展。

  补齐短板弱项,夯实创新提升的基础建设

  “《深化十大创新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要求明确、路线清晰,重点就是根据法院自身实际,找问题、补短板、抓落实。”高新区法院分党组书记、院长孙学泉强调。

  作风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面对队伍战斗力执行力不强的问题,高新区法院直面痛点,主动整改,切实发挥院庭长模范带头作用,办难案、抓管理、严自律,一级带着一级干,带动队伍作风从“慵懒散”向“积极作为”转变,主动研究案件、加快办理案件的氛围愈发浓厚。

  先行调解工作对于矛盾分流化解有着重要作用,高新区法院意识到在这方面仍存在短板,分党组立即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在于特邀调解员的管理考核不精细、不科学,因此加快完善“基本任务+多调多得”的考核机制,有效带动先行调解率达到了24.24%,切实发挥先行调解为民解忧的作用。

  “从审判管理的角度来看,我院作为收案数最少的法院,超6个月未结案件占比较大,平均办案时间超过全市平均近10天,必须要解决审限意识不强的问题。” 负责审判管理工作的张琛同志这样看。

  对此,高新区法院严格审限变更,案件临近审限前60天就启动提醒调度,大力清理超6个月未结案件,已从年初的47件动态清理至1件,依限办案已成为法官的底线意识。

  抓实重点环节,激发提质增效的促推效能

  “创新提升关键在于提质增效,就高新区法院实际而言,必须抓实抓好诉中‘调’和速裁办案‘快’这两个重点因素”,高新区法院分党组成员、副院长耿新光说。

  今年5月的一天,某小区物业人员带着水果来到业主张某家中,就小区停车场闸杆砸人事件达成和解,双方“一笑泯恩仇”。

  在这起案件中,承办法官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强化全流程调解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强调的庭前调解机制,从原告关注的被告态度以及被告关注的赔偿金额角度出发,持续耐心沟通、缓解对立情绪,最终避免了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尴尬局面。

  今年以来,高新区法院全面落实《意见》要求,突出全流程调解理念,引导法官干警乐于调解、善于调解。

  截至7月底,调解率较年初提升3.49个百分点,上诉案件同比下降41%,带动了整体办案效果的提升。 

  速裁就像一支轻骑兵,冲锋陷阵带动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

  今年以来,高新区法院把速裁作为深化创新提升的重点抓手,深化“调解员+速裁法官指导”模式,为每一个速裁团队配备2名调解员,特别针对调解不成案件,在先行调解阶段固定案件争议焦点,并及时将简单案件推送至速裁团队,提高整体办理效率。针对速裁类案,通过示范判决,达到“一案结,多案消”的效果,速裁办案占比达到76.13% ,带动整体办案效率的提升。

  立足大局出发,展现人民法院的责任担当

  人民法院不仅是司法机关,更是政治机关。

  高新区法院认真落实《关于服务保障加快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若干措施》,围绕工委管委中心工作,摒弃就案办案、机械办案做法,树牢“依法办案、兼顾治理”的由案及治理念,在服务保障大局高质量发展上敢于担当,展现新作为。

  辖区某节能科技公司股东梁某对此深有体会,之前他来到高新区法院起诉,要求公司及其他四名股东返还其投资款,企业内部分歧严重,经营受到严重影响。

  承办法官从企业发展、员工就业等方面出发,深入研究案件,运用倾听诉求疏导情绪、刚柔并济加强调解、股权转让保障履行“三步走”方式顺利调解结案,解决了企业危机,并将其作为典型案例归纳总结,运用在进企宣讲中,为企业提供了指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下半年,高新区法院将按照“内部机制挖潜、向外联动借力、纪律作风保障”的总体工作要求,持续优思路改机制、补短板扬长板,在落实落实再落实的浪潮中“涌”往直前、创新提升。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