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5日上午9:30,尖锐的警报声划破港城上空,烟台市迎来第28个防空(防灾)警报试鸣日。
警钟长鸣,历史记忆永不褪色
上午9:30,全市500余台各类防空警报器依次鸣响了预先警报、空袭警报、灾情警报和解除警报。
长长短短的声音,带领这座城市的人们穿越时空,重温那段沉重的历史,提醒大家居安思危、不忘历史。
为什么是这一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7年8月15日,烟台市第一次遭遇空袭。1998年,经由烟台市政府、烟台警备区研究确定,自当年开始,每年的8月15日为全市防空(防灾)警报试鸣日。
对国防动员部门来讲,每一次组织警报试鸣就是一次对警报设备、通信网络的大拉练。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已有500余台防空警报器分布在城市的高楼大厦和街头巷尾之间,音响覆盖范围随着城市的扩展将继续向外延伸。
薪火相传,16位宣讲员受聘上岗
烟台警备区礼堂内,纪录片《国家记忆——枪卷长风》带领观众回到那段烽火岁月。烟台姑娘刘延凤就是纪录片中的“神枪姑娘”。如今,已经87岁的刘延凤又有新使命——烟台市首批国防动员宣讲员。“我很荣幸能够成为一名宣讲员,我会尽我所能,让更多人了解历史。”她说。
包括刘延凤在内的16名老民兵、老战士、老劳模、老教师、老人防工作者受聘成为烟台国防动员首批宣讲员。在今后的国防动员事业中,他们将深入学校、社区宣讲国防知识,传承红色基因。
历史见证,人防宣教馆正式开放
上午11点,位于烟台市工人文化宫的人防宣教馆正式开馆。
宣教馆是早期人防工程,于1971年开工,部分工程当年国庆节竣工,1982年全段竣工。这处人防工程主通道宽2米、高2.5米,坑道主轴线长近千米。此次开放的,是其中经过修复改建的375米。
防空洞内,“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浮雕赫然在目。这是那段峥嵘岁月里最广为流传的口号之一,像这样的语录浮雕,坑道内存有100余幅,均为上世纪70年代制作,它们穿越时空,依然振聋发聩。
墙壁上,一张张老照片,真实展现了那些在岩层深处、警报声中、昏暗灯光下默默奉献的军民身影和烟台人民防空发展历程。
记者 杨春娜
实习生 米诺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