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房地产市场处于筑底调整阶段,采取再多措施效果也好不到哪里去?
答:稳定房地产市场,稳的是内需、是经济、是民生。市场筑底过程中相关指标出现起伏是正常的,并不意味着措施失效,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付出更大努力,盯紧指标细微变化,因势利导、及时施策,在不断巩固回暖向好趋势中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
不可否认的是,这几年房地产市场在总体运行平稳、部分指标边际改善的同时,仍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面对这样的形势,一些人产生了悲观情绪,甚至滋生出“躺平”的消极心态。“房地产市场处于筑底调整阶段,采取再多措施效果也好不到哪里去”的认识,不仅错误,而且危险。一方面,这种观点忽略了政策的调控作用和行业转型的潜力;另一方面,也削弱了行业信心,可能动摇市场根基,必须坚决摒弃。
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牵一发而动全身。以烟台为例,房地产业直接关联从业人员7万余人,深度影响建筑、建材、家居等42个上下游产业。房地产稳,则经济底盘稳、民生保障稳、社会大局稳。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准研判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新阶段、新特征,深刻阐释了人民城市的本质属性,为房地产行业在新时代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信心是支撑行业穿越周期、企稳向好的基石。面对房地产行业的现状,我们既要正视挑战,更要洞察潜力与方向。我国城镇化仍在深入推进,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住房的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规模依然可观。今年以来,随着各项稳定房地产政策的加快落实,房地产市场继续朝着止跌回稳的方向迈进。
房地产破局的核心在哪里?“好房子”建设就是突破口。房地产市场并非没有需求,而是缺少真正匹配需求升级的优质供给。那些告别“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旧模式,转向追求“高质量、新科技、好服务”新赛道的企业,正通过建设“好房子”打开新的发展空间。今年春天,烟台“蓝天·博识雅苑”省级高品质住宅试点项目开盘即售罄的案例有力地证明,“好房子”正成为引领市场稳健发展的新方向。聚焦“好房子”建设,不仅能有效激活市场,更能带动全产业链升级,实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从内需潜力看,在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增加“好房子”优质供给,能有效激发并满足改善性需求,提振住房消费信心,直接推动市场回稳。同时,“好房子”理念还将衍生出大量旧房改造、适老化装修等新需求,进一步挖掘内需潜能。从产业发展看,“好房子”建设贯穿设计、建造、运维、服务全链条,是推动建筑业及关联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从高性能建材、装配式装修到智能家居、社区便民服务等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将应运而生,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找准突破口,打好组合拳,方能提振住房消费。国家层面降首付、降利率、降交易税费的利好政策不断,各大城市也都相应出台优化限购和公积金等政策,迎来了楼市暖风。根据中指数据,今年上半年,北京、上海新建商品住宅网签成交面积同比均小幅增长,深圳、广州同比增幅均超过15%,二线城市中杭州、成都的优质改善楼盘延续较高热度。
放眼烟台,一系列精准、务实的政策组合拳正在发力。去年以来,烟台相继出台了66条政策措施,分2批发放9000万元购房“消费券”,举办上百场“群团购”活动,住房交易日趋活跃,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网签等指标出现积极变化。近期,烟台又出台了涵盖土地、金融、补贴、服务等25条新政,从土地供应、项目开发、容积率和得房率、金融支持、购房补贴、存量盘活、市场规范、行政服务等8个方面持续激发楼市活力。这些政策有效降低了购房成本、优化了市场环境、提升了服务效能,将持续提振市场信心和住房消费意愿。
困境中不能“躺平”,机遇前不能“坐等”。房地产市场的止跌回稳与长远健康发展,有赖于各方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主动作为。唯有打出“稳房市政策拉动、促消费活动带动、好住宅供应推动”的组合拳,才能有效应对当前挑战,推动房地产行业平稳度过筑底期,迈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