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以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为重点,以部分城市社区为试点,依托“梨龙拳书红”等独特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建设“一社一品”的文化书院,打造群众家门口的精神家园、文化乐园、成长学园,探索出一条资源互享、文化互惠的城市文化书院发展新路径。
建立“市级引领、双向联系、动态调整”的优质文化资源共享体系,由市委宣传部整合市直部门和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社会团体等文化和讲师资源,联合31位莱阳市美育传播志愿者,分类建立40余项文化资源目录和清单,组建“1+N+X”的师资队伍体系,即建立一支以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传承、公益阅读分享等内容为主的市级讲师资源库;各社区文化书院从市级讲师库中挑选符合书院文化主题的教师,融合各书院已有的、长期合作的讲师,建立“N”支社区师资库;同时广泛吸纳本地离退休干部、教师、医生、文艺骨干、道德模范、能工巧匠等组成“X”支志愿者讲师团,随时开展文化活动。实现阵地资源共享,统筹城厢街道6个文化社区场地,实现乒乓球室、舞蹈室等空间跨区域预约,年均使用超1万小时;悦望社区与物业公司共建“架空层文化角”,设置书画展示区、健身器材、城市书房,日均使用超50人次。

以地域文化为底色,打造差异化书院品牌集群;形成“幸福天龙·文蕴社区”“悦享书房·文化家园”“七星雅集·家文化共同体”“鸿声嘹亮·幸福家园”“智贤友邻书香致远·锦绣马山”等特色品牌。天龙社区文化书院藏书5000余册,组建“九汇三团”42支文化服务队伍,年均服务1800人次;悦望社区文化书院构建“悦享+”全龄文化客厅,设立非遗体验区、四点半学校、才艺展示区等,组建“非遗研学夏令营”,每年组织200余名儿童学习剪纸、豆面灯碗制作技艺;七星社区文化书院与和生花太极书院共建“太极养生基地”,开发“文化积分”小程序,居民参与活动可兑换非遗手作课程;古城社区文化书院依托1600平方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夫子讲堂、非遗工坊、共享书吧等功能区,打造“二月二龙尾制作”、“中秋诗会”等活动品牌。

采取“固定+随机”的课程模式,面向不同年龄层、不同需求的居民设计个性化、精准化的文化教育培训课程,动态优化调整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打造集文化传承、学术交流、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开放式书院。贤友社区“YOU传承”非遗工坊引入面塑、拓染项目,每年开展亲子培训80余场次;悦望社区联合高校开设摄影、急救课程,创新四季主题活动,年均服务全龄段居民超5000人次;古城社区非遗工坊年均开展剪纸、泥塑教学52期,培养“小传人”30名;天龙社区开设“银龄书法课堂”,老年居民参与率达70%;马山社区“职场充电站”联合企业开展摄影、公文写作培训,惠及青年职工400余人,促成就业对接20余起;悦望社区、七星社区“蒙学启蒙”课程促进代际沟通案例超500例;鸿达社区开设瑜伽、心理咨询课程,年均服务800人次,缓解职场压力成效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