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智融合”重构档案智慧管理新范式 | “改革攻坚看招远”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

金都招远 2025-08-12 15:28

 8月12日,招远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改革攻坚看招远”系列新闻发布会,聚焦市档案馆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招远市积极抢抓数字化转型机遇,着力推进“全过程要素保障、全周期场景应用、全方位资源聚合”一体化建设,以“数智融合”重构档案智慧管理新范式,先后获评省档案工作科学化管理先进单位、省档案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强化“要素保障”
夯实数字档案发展硬支撑 

 一是建强“一套制度”。建立健全《档案数字化处理管理制度》等20余项规章制度,将机房改造、数字档案馆建设等10余项重点工作纳入“任务清单”,创新“周推进—月复盘—季评估”督导机制,构建起覆盖机房管理等核心领域的保障体系,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二是迭代“一组设备”。投入1000余万元实施“三大工程”,“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升级改造标准化机房,部署服务器、交换机等9套核心设备;“智能系统建设工程”更新迭代数字化加工平台以及智能库房等2套管理系统;“服务能力优化工程”全面提升档案查询服务大厅环境,增设自助查档终端等10余台设备,构建起“基础硬件—智能中枢—服务终端”协同管理体系。三是锻造“一支队伍”。聚焦“走出去”取经,先后8次遴选业务骨干赴上海、浙江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档案信息化建设实践经验;聚焦“请进来”授业,邀请省市档案专家开设“档案学堂”为干部队伍充电蓄能;聚焦“内部赛”练兵,开展“理论笔答+实践技操”数字技能比武10余次,有效淬炼履职“硬本领”。

 深化“场景应用” 
 构建数字档案管控新体系 

 一是“档案接收端”数字化焕新。联合中电智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研发数字档案智能识别系统,通过自动化识别与智能化分析精准提取标题等关键要素生成“标准化元数据”,实现档案智能检索归档,推动处理效率提升60%、人工成本降低40%。截至目前,馆藏案卷级、文件级机读目录著录条目达85GB,实现各门类档案资料机读目录管理全覆盖。二是“档案管理端”智能化演进。研发数字档案管理系统,采用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照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四库”模式,对馆藏档案进行结构化存储、统一化管理,同步拓展档案位置查询等8项辅助实体档案管理功能,满足多元化、个性化查档用档需求。近三年来,累计接待查档人员2000余人次、利用档案资料7.8万余(卷)件次,查询利用效率提升超70%。三是“档案存放端”自动化升级。库房引入动环监控系统、配齐恒温恒湿设备,通过预设“环境标准值”使库房“微气候”稳定在最佳温湿度区间,系统能够第一时间发送数据或设备异常预警信息,实现库房温湿度等关键参数“24小时不间断监测+远程可视化监管”,确保各类风险隐患早发现、早预警、快处置,推动从“人防”到“技防”跨越式发展。

 优化“收集归档”
 扩充数字档案馆藏资源库 

 一是兼收并蓄,丰富总量。遵循“应收尽收、应归尽归”原则,与84个立档单位建立“1+N”联络机制,督促各立档单位高标准收集整理归档材料,源头保障馆藏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按照“补其所缺、优其所藏”思路,线上依托金都招远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档案征集公告,线下赴镇村一线开展征集调研20余次,累计征集红色报刊、金矿矿工证等档案资料820余份。二是去芜存菁,提高质量。成立档案数字化质量排查小组,核查著录规范性、扫描清晰度等关键要素,实现“精准定位问题—即时反馈整改—双人交叉互审—二次复核验收”全程管理。截至目前,累计审核校验档案数据10万余条,档案数字化质量显著提升。三是未雨绸缪,护航安全。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立体防控体系,引入第三方团队提供全天候维保服务,开展系统崩溃等应急演练3次,配备1500余个消防、监控设备,构建起坚实的数字档案安全防线;实施在线与离线、本地与异地并行的“2+2”备份策略,综合运用光盘、数据库等方式存储档案信息,定期开展电子档案异地备份,为档案数据安全提供“多重保险”。

档案工作肩负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使命,市档案馆将砥砺奋进,真抓实干,全力争创国家级数字档案馆,不断提升档案工作服务中心、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水平,为金都招远建设贡献档案智慧与力量。

 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记者:社会公众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查询档案?

发言人:目前,在签订保密协议的情况下,全市84家立档单位可以通过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查阅本单位的相关档案资料。

群众查阅档案可以携带身份证等合法证件或单位正式介绍信到市档案馆现场查阅,地址为大秦家街道会仙山路28号,查档电话为8086710。另外,群众可通过山东省档案查询利用平台查阅有关开放档案。

目前,市档案馆正在积极推进招远市档案信息网建设,网站开通后,群众可通过服务平台在线提交查档申请。

下一步,市档案馆将持续拓宽服务渠道、优化查档流程,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查档需求。

记者请问市档案馆如何征集档案?有哪些征集方式?

发言人:近年来,市档案馆聚焦红色资源、金都记忆等主题开展系列档案征集工作,先后在政府网站、金都招远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关于征集招远市红色档案资料的通告》《关于征集老照片、老物件的公告》,广泛征集红色档案和地方特色档案等各类档案资料。此外,市档案馆组建起专门的征集小队,先后赴辛庄镇、金岭镇等镇村一线征集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征集工作开展以来,共征集到红色档案、实物档案等档案资料共计800余份。

市档案馆的征集方式主要有4种:一是捐赠。单位或个人捐赠的物品,符合馆藏标准的,将永久收藏于招远市档案馆,市档案馆向捐赠者颁发荣誉证书。二是借展。在不改变藏品所有权的基础上,在展馆中进行展示,展览结束后归还原物。三是复制或仿制。对于不便捐赠或借展的物品,征得物主同意后可进行数字化复制或仿制。四是征购。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于特别珍贵的照片或物件,按照自愿出售的原则,可征集购买。

如有捐赠档案的意向,可与市档案馆相关科室联系,联系电话18865659208。

记者请介绍一下数字档案馆建设情况。

发言人:近年来,市档案馆根据省、市统一安排部署,严格对照《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办法》等文件精神和要求,着力构建以资源为核心、设施为基础、应用为关键、安全为保障的数字档案馆体系,扎实推动数字档案馆建设。

在档案资源方面,贯彻“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工作思路,做好文书、音像等档案门类的档案资源建设工作,丰富馆藏档案内容。对标《纸质档案数字化规范》等文件对数字档案质量进行审核和修整,累计校对条目10万余条。

在基础设施方面,搭建“三网”系统框架,配备服务器、交换机、查档电脑以及身份证自动阅读、接待服务满意度评价器等设备,加装防盗网等防护装置,满足数字档案安全保管、系统管理、查询利用的需求。

在系统功能方面,建成“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承担数字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完善全宗卷管理、档案调阅等辅助实体档案管理功能,补充档案保管状况、辅助编研等拓展性功能,将档案工作的收、管、存、用等业务全部纳入信息化流程管理。

在保障体系方面,安装门禁、监控、消防等系统,建立健全档案安全管理机制,制定了《数字化加工室制度》等20余项制度规定,做到制度上墙,严格落实档案安全主体责任。

在服务绩效方面,借助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档案查询利用平台提供各类档案利用服务,为单位及群众解决退休保障、司法取证、职级晋升、编史修志等提供依据。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