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融媒7月28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张孙小娱 实习生 沈峻如 通讯员 衣宝萱)“没想到在烟台生孩子,淄博的医保也能直接报销,太方便了!”近日,在烟台毓璜顶医院办理出院的淄博参保人王女士和家人惊喜地发现,其生育医疗费用通过系统直接完成了省内异地联网结算。这张看似普通的结算单,正是山东省首张异地生育省内联网结算单。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打通了参保地与就医地之间的“双向通道”——异地生育家庭从此告别“垫资多、跑腿烦”的历史。目前,全市已开通34家省内生育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可为省内异地参保人员提供生育医疗费用联网结算服务。
政策破冰
为异地生育报销“疏堵”
异地生育报销难,根源在于各地政策“五花八门”。烟台主动担当,率先破题。针对省内生育结算编码、标准不统一的问题,烟台市医保部门深入调研,统一了涵盖单胎顺产、剖宫产、多胎顺产、多胎剖宫产四类结算编码,确保各种生育方式结算畅通无阻。
更为关键的是,烟台创新性地执行“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就医地管理”的原则,并精细配置了“统筹内费用”规则,巧妙化解了不同地市医保目录差异带来的矛盾,确保烟台参保人员异地生育待遇“只升不降”。
便民举措接踵而至:省内异地生育无需备案,烟台参保人员只需持医保卡(码),即可在省内任何开通服务的定点医院直接结算;同时,将1000元产前检查费直接“打包”并入生育医疗费联网结算,实时冲抵个人支付部分,省去了后续“二次跑腿”申请报销的麻烦。这些实实在在的“减法”,让异地生育家庭真切感受到“一站式”结算的轻松与高效。
系统攻坚
让指尖结算“畅通无阻”
好政策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烟台市医保部门肩负着“双重角色”——既要作为“参保地”服务烟台外出人员,也要作为“就医地”服务省内异地来烟生育人员,系统改造任务艰巨。核心系统深度改造是基石:作为“参保地”,完成了支持异地生育费用联网结算的接口升级,并实现了异地就医月清算对账功能;作为“就医地”,则如期完成技术升级,确保异地参保人员能按烟台生育目录准确结算,数据无缝上传省平台。
为了让便捷服务覆盖更广,烟台加速推进全市生育定点医疗机构的系统改造。选取信息化基础扎实的医院“打样”,先行先试,形成成熟的方案后,组织全市34家承担生育分娩的定点机构同步升级改造。目前,这张覆盖所有区市的便民服务网已全面织就,34家医院悉数上线,做到“应开尽开”。
为确保结算精准无误,烟台与东营、淄博等地开展了多轮严密的“双向实战测试”,覆盖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所有类型,以及起付线、报销比例、最高支付限额、一孩/二孩/三孩差异化补助等所有政策细节,为参保群众享受“一键结算”筑牢了技术后盾。
服务织网
保群众体验“应结尽结”
联网结算的最终目标是让群众满意。烟台着力构建高效协同的服务保障体系。服务网络一步到位,全市34家定点医院HIS系统改造和实测工作同步完成、全部达标,构建起坚实的服务基础。
政策落地精准直达。一方面,向医疗机构精准投送《烟台市省内生育结算有关问题明白纸》,强化对产科医护人员、医保窗口人员的培训,确保其能准确指导异地参保人员选择病种、享受联网结算,并要求窗口人员主动宣传政策,力争“应结尽结”。另一方面,针对烟台本地有异地生育需求的参保人,梳理出重点企业名单,开展“点对点”上门宣传,扫除政策盲区,提升知晓率。
协同机制高效运转。我市建立与省内试点地区、本市定点医疗机构的紧密协作机制,在政策解读、系统运维、报错处理、服务保障等环节形成合力,确保异地生育联网结算服务高效、顺畅、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