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融媒7月24日讯(记者 武峻平)今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第六届中韩联合增殖放流活动”新闻发布会。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党组成员、烟台市海洋与渔业监督监察支队支队长王宏亮介绍第六届中韩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和中国·烟台第七届海洋放鱼日公益活动的相关情况。
根据农业农村部工作安排,将第六届中韩联合增殖放流活动中方会场设在烟台。截至目前,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第六届中韩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将于7月29日上午在黄渤海新区举行。届时,将同步举办中国·烟台第七届海洋放鱼日公益活动。
此次活动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韩国海洋水产部水产政策室、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烟台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烟台黄渤海新区(烟台开发区)管委、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管委承办,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烟台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山东省渔业发展和资源养护总站协办。
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东部,濒临黄海、渤海,拥有1071.19公里的黄金海岸线、230个近海岛屿和7个天然海湾。烟台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盛产海参、对虾、鲍鱼、扇贝等多种海珍品,近海渔业生物品种有200多个,有捕捞价值的100余种,是全国重要的渔业基地。
烟台海美物丰,但近海渔业资源衰退是当前全国乃至世界面临的问题。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规划》《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等有关文件精神,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烟台对渔业资源修复做“加法”,实施“放鱼养水”工程。近五年来,我市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累计2.5亿元,增殖放流鱼、虾、蟹、海蜇等6大类型21个物种的水产苗种90多亿单位,近海渔业资源得到一定程度修复,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等大宗放流物种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秋季渔汛。
根据中韩渔委会达成的共识,举行中韩联合增殖放流,充分展现了中韩双方共同携手养护黄海渔业资源、共建全球海洋生态文明的正能量,将为促进黄海渔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两国渔业更广泛合作、增进两国人民福祉和友谊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