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莱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围绕深化“双莱一体化”发展建设,深度融入青岛都市圈发展战略,通过优化服务、高效协同、开拓思路,不断拓展政务服务覆盖维度,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和行政审批效率提升,全力塑造“莱立办·阳光办”政务服务品牌。
优化服务,在提升行政效能上“下功夫”。一是锚定目标加油干,在服务项目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创新施工许可办理模式,推行施工许可“点单办理”,分三阶段发放许可证,提升资金周转效率30%;优化消防审查机制,新建特殊建设工程实行“免申即享”,项目取得施工图纸审查合格证后同步发放消防设计审查意见书,为第一人民医院病房楼等6个项目免去二次申请环节;拓展数字化审批场景,实现22个重点项目“云上开评标”,与辽宁大连、河南宜阳、青岛莱西和平度等14个县市区合作完成远程异地评标46次,节约项目资金约1.26亿元。二是甩开膀子大胆干,在服务企业发展上推出新举措。深化住所登记改革,推行“一照多址”备案制,免办分支机构执照及单独年报,材料提交减免30%,办理时限压缩40%;集成惠企政策服务,以“四级八类”为主线创新推出一站式“政策包”,将各个业务部门的惠企政策汇编成“政策码”,扫码即获140项政策,政策兑现周期缩短10%。三是俯下身子奋力干,在服务民生需求上展现新作为。推行极简勘验模式,创新前置、同步、云上勘验机制,勘验效率提升50%,办理时限压减60%,行政成本降低80%,一次性勘验通过率超过90%,为申办主体规避风险投资1000余万元;深化跨域通办改革,与嘉兴市平湖市等省内外78个县市区建立“跨域通办”合作机制;构建便民服务网络,与建行、农商行、康悦医院等社会机构合作,建立社会合作站点91个,依托“17莱创”商圈党群服务中心,设立莱阳市盛隆商圈政务服务驿站,打造城区15分钟、乡村30分钟可达的“1530”政务服务圈。

高效协同,在“一件事”集成办上“用力气”。一是主题集成,“一试一走”解难题。聚焦高频事项推出套餐式、主题式服务场景,推进跨部门关联事项“一链办理”,开展“我为企业群众试流程”“我陪企业群众走流程”活动,全流程跟踪表单填写、材料上传、后台审批,夯实“一件事”集成办服务基础。截至目前,疏通线上线下办事堵点50项,高频事项办理环节精简60%,时限压缩50%以上。二是乘势笃行,“文武兼备”谋新篇。针对入学季推出义务教育入学“一件事”,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共享公安、住房、社保等10余个部门数据,实现义务教育入学网上办理,1万余名学生家长“零跑腿”完成子女报名录取;依托“一事联办”服务机制推出退役军人服务“一件事”,实现社保关系、党团关系、落户证明、一次性经济补助、职业技能培训等事项20分钟办结,打造亲情化拥军服务。三是以稳促进,“一链一联”惠民生。“一链”集成,同步服务利民生,优化二手房转移登记“一件事”办理模式,嵌入供水、供电、供气、供暖、有线电视服务等接口,全面实现“一链办理”,完成“不动产登记+水电气暖视”同步过户2000余次;实施市政“一联”报装制度,建设单位在施工许可环节一表申请,水电气暖视信等服务单位主动对接,在妇幼保健院迁建等28个项目落实“企业零跑腿、部门主动联”的市政报装服务。

开拓思路,在增值化服务上“想法子”。一是“项目管家”推动重点项目“加速跑”。优化重组“项目管家”服务团队,为109个重点项目配备审批服务专员,提供前期辅导、会商会审、帮办代办等“一站式”服务,项目前期准备周期压减30%以上,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截至目前,冠宏新材料产业园等12个项目实现“四证齐发”拿地即开工。二是“全时服务”助力办事服务“不打烊”。设置商事登记等高频事项“全时专窗”,开放7×24小时自助服务区,畅通电话、互联网、爱山东APP等预约服务渠道,引导全市18个镇街及所辖村、社区积极为群众提供党团、民生、社保医保、就业帮扶等午间、夜间延时服务,实现“按时办”向“随时办”转型升级。今年以来,累计提供全时服务2000余次。三是“整点预报”保障市场主体“无顾虑”。在烟台市首创“整点预报”临期证照提醒服务,通过“数据比对+人工介入”梳理筛选证照信息建立提醒台账,采用电话、短信、上门等多种方式对证照持有主体超前提醒,为市场主体各类证照按时更换“设闹铃、上保险”,入选烟台市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案例”“莱阳微改革”品牌。今年以来,为1000余个证照持有主体提供了“整点预报”服务,按期换证率100%,回访满意率100%,受益市场主体因及时换证避免经济损失5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