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料!莱州这个地方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花开莱州 2025-07-16 10:07

  近年来,莱州市土山镇持续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方式,从理论宣讲、文明实践、移风易俗三个方面持续做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乡风文明上“找好调”,在群众身上“找好音”,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理论宣讲接地气

  讲出“百姓味道”

    “土山美景映朝霞,移风易俗开新花……移风易俗火一样,各村成立理事会,大伙一起定村规……”近日,在土山镇山下村,青年志愿者施政宏为村民们表演快板节目,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听一边点头肯定,对于新村规新风尚,村民们非常认可。

  “现在惠民政策这么多,医疗、养老、助残等方面条件越来越好,咱们老百姓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一块空地,几张小板凳……土山镇“小板凳”微宣讲如火如荼地进行,村民们围坐一圈,青年志愿者用“土话方言”将党的新思想、新政策转化为贴近群众生活、易于群众理解的内容,让宣讲不仅有深度更有温度。

  土山镇打造“习语传万家”特色宣讲品牌,开设了“乡村文化振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文明建设”等宣讲版块,在8支宣讲队伍的基础上,拓展“百姓名嘴”宣讲队伍,将宣讲主阵地延伸到田间地头、大街小巷,并把理论宣讲融入文体活动,结合送戏下乡、全民阅读活动开展“文理共唱”宣讲。

   “自从推广‘百姓名嘴’‘文理共唱’等宣讲模式以来,村民参加宣讲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谭家村党支部书记谭开胜说。今年以来,土山镇已开展各类宣讲活动90余场,通过“微宣讲”“文理共唱”等新模式将党的创新理论唱活唱响,唱出“百姓味道”,唱出“时代气息”。

  “点单式”志愿服务

  激发文明实践新动能

   “‘点单式’的志愿服务模式,真正做到了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困、办群众所需,实现了群众点单、志愿买单的良性循环。”土山镇志愿服务队队长李桂平说,该镇整合辖区志愿服务资源,积极构建志愿服务体系,吸纳党员干部、身边好人、青年团员等组成志愿服务队共计68支,形成了以阵地资源为依托、以志愿服务队伍为基础的镇村两级文明实践平台,为群众提供“点单式”志愿服务。

  从理论政策、助残扶弱、环境保护,到文化服务、农技科普、卫生健康,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紧盯民生“大事小情”。今年以来,土山镇开展健康义诊、法规宣传、文艺服务、卫生清扫、送教上门、送戏下乡、农技指导等多类志愿服务110余场,累计服务时间500多个小时,实现供给需求精准对接,真正把志愿服务送到村民心坎上。

  移风易俗

  “移”出乡风文明新风尚

   移风易俗,离不开基层群众自治。土山镇积极发挥群众自治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48个村庄均成立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重点评议移风易俗事项,引导村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并根据议事内容完善村规民约,把拒绝高价彩礼、控制酒席规模,拒绝婚嫁喜事大操大办等纳入管理范畴。

  “现在村里的风气比以前好多了,以往那种红白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都按照村规民约来,人情往来轻松多了,我们算是享受到移风易俗的好成果了。”土山镇浞东村村民孙大爷说,“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寿庆少办”的文明新风正悄然推开。

  “土山镇再次获评全国文明村镇,是全镇上下共同努力的成果。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我们打造了特色宣讲品牌,通过‘小板凳’微宣讲、‘文理共唱’等创新模式,把党的新思想、新政策传递到田间地头和大街小巷。移风易俗工作也成效显著,各村庄都成立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和红白理事会,引导村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今年累计评议移风易俗事项50余项,劝导简办红白事20余次。”土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举措。下一步,土山镇将继续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扎实推进文明村镇建设工作。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