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发布,烟台市总工会《“共享职工之家”赋能“小三级”工会建设》成功入选,全省唯一。

创新案例

山东烟台市总工会创新打造五型“共享职工之家”,统筹优化分散的阵地、资金、人员和服务,构建起开放共享、协同联动的服务阵地,以“共享”理念提升“小三级”工会服务阵地覆盖面和效能。
(一)科学布局,破解服务阵地覆盖不足。
精准调研定位:组建了16支专项调研队,深入全市重点区域,从党组织工作基础、职工聚集情况、场地硬件条件等三个维度全面考察,精准确定五种覆盖不同区域、服务不同群体的建设类型。
分类施策建设:园区型发挥市重点产业链相关园区及骨干龙头企业的主体作用,促进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商圈型侧重于服务楼宇商圈区域内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商家、顾客等群体;镇街型以镇街总工会为主体,面向镇办企业职工、农民工等群体,助力镇域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社区型依托或联合社区、居民区等基层党群阵地,资源下沉服务周边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流动型结合“惠工快车”一线服务模式及已建工会驿站等,重点为周期性强的重点项目及流动性较大的职工群体提供针对性服务。
(二)精准服务,缓解资源统筹效率低。
标准化服务:出台《关于在全市建设“党建+”五型共享职工之家的实施意见》,落实统一建设标准和服务指南,明确阵地名称、标牌等基础配置、及功能区数量等要求。
数智化服务:实现“一码通行,一网通办”,对接“职工之家”“齐鲁工惠”APP等网上工作平台,设置“扫码入会”海报,职工线上认证可享受免费或普惠价服务,预约场地,获取信息及反馈优化服务。
差异化服务:形成固定项目与选配项目结合模式,即配备工会驿站、文体活动场所等六项必设功能区,差异化设置选配项目,确保资源用在实处。

(三)强化管理,解决力量薄弱问题。
阵地共用:将共享职工之家主动嵌入各级党群服务中心,联合举办双报到、惠工大集、工匠夜校等活动360余场次。链接工人文化宫、职工疗养院等工会自有阵地,农家书屋、法律服务站等基层工会阵地资源,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带动有条件的“小三级”工会每年为5000余家单位提供阵地支持3000余次。
经费共投:建立“基层投入+上级补助”机制,市总工会投入专项补助资金,根据规模等综合评定进行梯度补助,解决共享职工之家资金力量薄弱问题。
人员共管:采用“基层工会干部+工会社会工作者+职工志愿者”管理模式,探索建立积分制管理机制,引进第三方团队承担专业性服务及阵地管理运行等工作,充实人员队伍力量,缓解“小三级”工会人手不足困境。
品牌共创:基层一线职工、企业工会主席和高校老师组成评审组,对共享职工之家进行实地考察评价。对运行良好的组织观摩共享建设经验,对接共创品牌,实现“建好一个、带动一片”。

经验启示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