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黄渤海新区:“幸福养老”近在家门口

黄渤海新区 2025-07-14 10:14

  “倪大爷,今天又试着走了两步呀……真棒!”早上8点,烟台黄渤海新区济业医院的病区主任李萍轻轻握住患者的手关怀道。73岁的倪大爷三个月前因脑梗入住该医院,此刻他正借助智能康复训练器进行肌肉恢复练习。

  这个发生在晨间查房时的温暖场景,正是全区医养结合成效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黄渤海新区加快构建“区—镇街—村(社区)”三级联动服务体系,通过整合医疗资源、优化服务供给等举措,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养老就在家门口”的幸福。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8家,提供养老床位1000余张,服务覆盖率达95%以上。

  医养结合

  专业服务送到“家门口”

  走进黄渤海新区济业医院,宽敞明亮的走廊两侧,康复治疗区、专科门诊、中医理疗室等功能区一应俱全。该医院是集合医疗养老于一体的一级综合医院,配备30余人的医疗团队,以及临床医疗、康复理疗等专业设备,实现“小病不出院、大病直通医院”的无缝衔接。

  “我们重点收治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24小时医疗监护和专业康复训练。”副院长王林介绍,该医院开放床位100余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50%,相关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住院治疗报销比例最高可达95%。

  这种创新模式正在全区全面推广。今年以来,全区新增2家医养结合机构,新增护理型床位80张。在磁山颐生苑老年公寓,失智老人照护专区正在改造中。“护理改造均基于当前国际先进认知症照护理念。”颐生苑总经理宋前修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配合专业干预方法,延缓老人相关功能退化。”

  失智照护专区不仅配备了防滑地板、无障碍卫浴等硬件设施,还增加了针对失智老人组织的康乐课程,如音乐治疗、精细手指游戏、定向专注力提升游戏等。另外,还设置了怀旧主题的餐厅,通过老物件展示、经典音乐播放等方式,帮助失智老人维持认知功能。该专区还计划于今年12月投入使用20张专业照护床位。

  暖心服务

  “物质帮扶”到“精神关怀”

  “这碗长寿面真香!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在古现街道举办的“一碗长寿面”关爱活动现场,82岁的王大爷吃着热气腾腾的长寿面。今年以来,黄渤海新区社会事业发展局联合镇街,广泛开展“新春送暖”“端午粽香”等特色关爱活动,累计服务特殊困难老人382户。

  尤其让老人们感到贴心的是专业护理员的上门服务,潮水镇的刘玉芬老人就是受益者之一。“小张每周来三次,每次都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刘奶奶说,“小张还用了两周时间,一步步教会我使用智能手机,现在我都能和远在广州的孙子视频聊天了。”

  像张慧这样的专业护理员,已成为全区养老服务的中坚力量。为提高服务质量,全区每季度都会组织护理员专业技能培训,内容涵盖老年护理、急救知识、心理疏导等多个方面。“我们不仅要照顾好老人的身体,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护理员张慧说。

  针对不同老年群体的需求,全区提供差异化养老服务。在恒达老年公寓,专门开辟书画室、棋牌室等文化活动空间;在社区养老服务站,定期举办健康讲座、手工制作等活动;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则提供送餐上门、代购药品等便民服务。“这些服务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正在参加书法活动的李奶奶说。

  安全守护

  筑牢养老“防护网”

  “消防通道必须保持畅通,应急照明要定期检查,食品留样要规范记录……”日前,黄渤海新区社会事业发展局应急监督处的工作人员对养老机构进行了细致排查。这样的“全身体检”,全区养老机构每季度都要进行一次。

  为织密扎牢养老机构安全防护网,全区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机构主责”的工作机制,年内已联合消防、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全覆盖安全检查4次,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评估2次,发现并整改各类安全隐患143处,整改率达100%。

  “我们每天都有安全员巡查,每月都会组织应急演练。”住在社会福利中心的王阿姨说,“前几天刚进行过消防演练,工作人员教我们如何使用灭火器、安全疏散等。”

  不仅如此,安全守护中也不缺科技力量。全区各养老机构均配备了数字化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消防、用电、燃气等安全数据。“一旦发现异常,系统会自动报警,工作人员可在第一时间处置。”平台负责人介绍。此外,还为部分独居老人配备了智能手环,具备跌倒报警、心率监测等功能。

  从机构的“医养融合”实践,到社区上门的温情服务,再到智慧化、多元化的供给体系,全区正以创新务实的举措,绘就“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幸福图景。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