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融媒7月3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杨健 通讯员 牟进鹏)暑期旅游旺季已至,作为鸟类资源大市,观鸟、拍鸟一直是市民游客亲近自然的方式之一。然而,如何在观赏鸟类的同时,又不对其正常栖息造成干扰?记者昨日从烟台市林业局了解到,市民应保持合理的观察距离,减少直接干扰,不干预鸟类的自然行为,尤其要避免“善意”的伤害。
烟台市林业局自然保护地管理科负责人介绍,鸟类对人类活动敏感,尤其是繁殖期的亲鸟可能因受惊而弃巢,观鸟时应避免突然移动或发出巨响。持续注视可能让鸟类产生压力,影响其正常觅食、休息。繁殖期避免在鸟巢附近喧哗、使用闪光灯;迁徙期不破坏湿地、林地等停歇地,减少灯光干扰。观鸟时最好使用望远镜,而非凑近鸟巢或栖息地,避免长时间直视或包围。若发现鸟类出现频繁起飞、鸣叫、停止进食等应激反应,应及时远离。同时,应穿着贴近自然环境的衣物,避免鲜艳颜色,不使用鸟鸣播放器引诱鸟类;摄影时不使用长焦镜头直射鸟巢,不要摆放食物吸引鸟类或布置“拍摄场景”。
投喂鸟类同样要避免“好心办坏事”。人类食物如面包、大米等可能导致鸟类营养失衡、消化不良,甚至依赖人工投喂而丧失野生觅食能力,尤其禁止投喂含盐、油脂、添加剂的食品。若发现受伤或落单的雏鸟,优先联系野生动物保护机构,而非私自救助,尤其在鸟类繁殖期,雏鸟身上若沾染人类气味,可能被亲鸟遗弃;移动鸟巢会导致亲鸟无法定位幼鸟。湿地、池塘是水鸟觅食的关键区域,游客在滨海、湿地、山地等“打卡点”,要注意保护鸟类栖息地,减少环境破坏,树木、草丛是鸟类筑巢、藏身的重要场所,不得私自砍伐树木、填堵池塘,不在植被密集处随意搭建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