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霓虹遇见田间晨露,当代码键盘换成农具把手,有这样一群人正带着知识与热血重返土地,他们用科技赋能传统农业,以情怀点燃乡村振兴的火种。《新农人·兴乡村》专栏聚焦莱山乡土大地上的创新实践,将镜头对准这些扎根土地的追梦者,记录他们如何让老产业焕发新生机,如何用一颗颗“共富果”甜了乡亲们的生活。“新农人们”脚下沾着泥土,眼中闪着星光,正用青春与智慧在莱山希望的田野上,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乡村振兴新故事。
在莱山区院格庄街道崖前村的青山脚下,百亩梨园如绿色锦缎铺展在永智农场。农场负责人张厚彬穿梭于枝叶间,指尖轻抚梨枝,这位90后海归新农人正以梨子的甜蜜,勾勒着乡村振兴的莱山实践。
科学种植提升:
一颗梨的品质革命
2000年成立的永智农场,早期以种植日韩系砂梨为主,年产量约110万斤。2018年起,张厚彬带领团队开启“品种革命”,开始嫁接高端品种秋月梨、南水梨。

“秋月梨果实饱满,果肉细腻,果型漂亮,甜美多汁,口感清脆,堪称‘梨中的珠穆朗玛峰'。”他举起一颗饱满的秋月梨介绍道。

莱山区永智农场负责人 张厚彬
“永智梨”品牌更是成为了高品质“秋月梨”的代名词。尽管受嫁接技术影响尚处产量上升期,预计2025年秋月梨产量将达60万斤、南水梨20万斤。区别于传统批发模式,农场以“高端品控+私域流量”破局——通过严苛的选果品控,搭配“农业+咖啡+餐饮”模式积累的忠实客群,投放市场以来,广受好评,连续几年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农旅融合破圈:
梨园里的业态创新
“梨园里藏着咖啡馆”——这是张厚彬打造的“农业+文旅”新业态。2015年起,他将海外留学所见与近郊游趋势结合,把农场改造成“咖啡农场+休闲餐厅+文化空间+花卉打卡地”的多功能综合体。自主咖啡品牌“户粒咖啡”吸引城市客群走进乡村,小红书上的“梨花打卡”“向日葵花海”成为烟台近郊网红地标。





建筑升级后的农场更成为文化载体,承办多场艺术展览,为乡村注入文艺气息。这种“种植+观光+餐饮”模式,不仅带动农场梨产品及周边农副产品销量翻倍,也为当地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其他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增加了影响力,获评“好客山东,乡村好时节”优秀案例。
品牌引领示范:
乡村振兴的典范样本
作为90后海归创业支持乡村振兴的标杆案例,永智农场已形成“双品牌驱动”发展模式——不仅“永智秋月梨”成为莱山高端农产品名片,自主咖啡品牌“户粒咖啡”更开创了“进村喝咖啡”的城乡消费新场景。2023年,农场接连获得“烟台市现代化果园建设大学生创业示范园”“烟台市果业高质量发展项目”等多项殊荣。




从传统种植到三产融合,从单一梨园到“农业+文旅”的生态综合体,张厚彬用十年时间证明:当海归智慧遇见乡土情怀,当品牌思维碰撞田园风光,一颗梨能串起共富链条,一片果园能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站在梨园高处,六月的阳光透过翠绿的叶隙洒落,映照着枝条在风中轻颤,新农人绘就的甜蜜画卷,正成为莱山乡村振兴版图中跃动的生机符号。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