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益企同行|台海玛努尔:核电装备“莱山智造”铸就大国重器

典范莱山 2025-07-01 08:46

  在莱山经济开发区恒源路6号,矗立着一家令世界核电领域瞩目的高新技术企业——烟台台海玛努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这里诞生了全球唯一能同时制造二代、二代半与三代堆型核电站“大动脉”(一回路主管道)的奇迹,更率先掌握三代核电主管道全流程生产技术,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领跑者。

  从跟跑到领跑:

  17年锻造核电装备“国家重器”

  2006年,台海玛努尔在莱山落地时,国内核电主管道市场还被国外巨头垄断。“一套核电主管道,进口价曾高达4亿元,还得看人家脸色。” 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季峰回忆。企业攻克二代及三代主管道全流程制造技术,成为全球首个具备该能力的制造商,一举将主管道市场价格腰斩。

  里程碑式突破印证着“莱山速度”。2006年,通过引进消化再创新法国玛努尔主管道专有技术,打破国际垄断;2013年,国内率先实现三代锻造主管道及泵阀铸件全流程技术研发工作;2016年,掌握四代快堆主泵奥氏体材料制造技术,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如今的台海玛努尔,已建成覆盖冶炼、锻造、环轧、机加工、焊接、检验等全流程的自主工艺体系,其150吨级大型气保电渣锭冶炼技术、500吨级大锻件锻造成型技术、16m大直径筒体环轧技术,让中国成为少数掌握该工艺的国家之一。

  技术壁垒:

  7大核心工艺构筑“核安全防线”

  走进企业车间,直径约1.2米的核电主管道毛坯在数控加工中心精准成型——这套被称为“核电血管”的装备,需承受 170个大气压和350℃高温,误差控制在0.1毫米以内。产品的背后彰显着稳扎稳打的 “莱山方案”:

  材料革命:从“钢疙瘩”到“核级精器”。研发的主管道及压力容器用钢可在核反应堆核心区域稳定工作60年以上;超级双相钢海水循环泵叶轮,在高盐环境下寿命提升3倍。

  工艺突破:全球首创的“铸造密码”。独创的核电奥氏体钢主泵泵壳整体铸造技术,将传统需拼接的部件一次成型,该工艺被写入国际核电装备制造标准。

  核心装备优势: 全球顶尖的装备能力。150吨气保电渣炉、2万吨自由锻压机、16m大直径筒节轧机等关键设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铸就核电部件制造的核心优势。

  体系保证:构建完善稳定的核质保体系,始终贯彻“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方针,确保核电在役产品质量“零”缺陷。

  产学研协同:

  莱山沃土培育“核工业智囊团”

  公司坚持“制造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战略,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顶尖机构深度合作,持续推动核电新材料、新工艺革新,确保技术持续领先。设立“核工业工匠工作室”,培养出32名的顶尖技师,其中2人获“齐鲁大工匠”称号;参与制定17项国家及行业标准,主导的《三代核电主管道制造规范》成为国内行业标杆。

  翻开企业资质清单,ASME U/NPT钢印、HAF003核质保体系等11项国际国内顶级认证熠熠生辉。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13年成为国内首家获ASME NPT钢印的企业,标志着产品可直接进入欧美核电市场;核质保体系连续15年稳定运行,未出现任何重大质量问题;石油装备领域获API Q1认证,其超高压容器应用于长庆油田页岩气开发,打破国外设备垄断。

  国之重器 莱山荣耀

  自2008年获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以来,台海玛努尔产品保持“零重大质量问题”记录,赢得国家监管机构及业界高度评价。公司从单一材料供应商成功转型为高端装备制造强企,其发展轨迹是莱山区高端制造业腾飞的缩影。

  当台海玛努尔的主管道安装在“华龙一号”示范工程时,世界看到的不仅是一件工业产品,更是一个区域的产业雄心。从莱山经济开发区的78亩初创厂区,到如今50万平方米的全球制造基地,这家企业用17年证明:在核工业这样的“皇冠领域”,莱山智造完全有能力摘下最耀眼的明珠。未来,台海玛努尔将持续以自主创新为引擎,巩固在全球核电重大装备及高端铸锻件制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助力莱山打造世界级高端装备产业高地,为锻造大国重器、实现民族工业腾飞贡献磅礴力量!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