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生不息·快评|1岁工作22岁退休?该给养老金上把锁了!

烟海e家 2025-06-30 08:17

 

离谱,太离谱了!大家敢相信吗,竟然有人1岁上班,22岁领退休金,并且同时还在另一家单位拿工资,累计骗保金额高达69万元。更让人惊心的是,审计署报告显示,全国25个省有2.83万人靠类似手段违规领走5.19亿元养老金,这可是咱老百姓的保障啊!

这事荒诞就荒诞在,一份漏洞百出的档案竟能一路绿灯通过审核。1岁工作、22岁退休,稍微动点脑子都知道不合理,可基层审核愣是没拦住。

其实这事儿问题不在“1岁工作”本身有多荒诞,而在背后的制度漏洞。这些年类似新闻并不少见,有干部为提前退休改小年龄,有职工通过伪造工龄多领养老金,甚至还有“死人领工资”的“吃空饷”现象。那为啥会出现这种乱象呢?一方面是早期档案管理不规范,很多单位档案由工作人员手工填写,缺乏统一的电子化系统,笔误、涂改现象普遍;加上部分地区对档案审核重视不够,“入档即默认正确”的心态导致问题越积越多。另一方面是个别人为牟利动歪脑筋。比如有的职工为了提前退休,找关系修改档案年龄;有的单位为了减轻负担,默许甚至协助职工“调整”工龄。

社保基金是咱的养老钱,每一分都来自每月工资扣缴。现在有人靠造假多拿,未来基金池就可能没钱可发。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公平,辛辛苦苦干到退休的人,凭啥为投机者买单?就拿蒲县这例来说,虚构的21年工龄,等于稀释了所有参保人的缴费权益,影响的是每个人的养老保障。

好在近年来各地已经在整治这类问题。蒲县这件事之所以能被曝光,也正是得益于近年来对档案的严格复核,目前当地已经启动调查,将依法依规处理责任人。但更关键的是,得从制度上扎紧口子,比如抓紧推广电子档案系统,减少手工操作失误;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让出生证明、社保等数据互通;还要畅通举报渠道,鼓励群众监督,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蒲县的荒诞案例不是个例,而是给所有地方敲响的警钟。守护社保基金安全,就是守护我们自己的晚年。希望这一次,能彻查背后的“关系网”,堵住漏洞、严惩违法,让每笔养老金都实实在在用在该用的人身上,这才是咱们老百姓最想看到的结果。(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