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融媒6月28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张苹)昨日,记者从烟台市“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发布会上获悉,目前,全市建有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85处、城市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80处。截至6月23日,通过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新建成家庭养老床位4749张,为8333名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26.3万人次。

会上,烟台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徐忠介绍我市深化养老服务领域改革方面的相关工作时表示,我市紧扣“三核引领”城市新定位,着力打造“福寿烟台·康养胜地”颐养安居城市名片,持续激发养老事业内生动力,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高质量发展,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可感、可知、可得、可持续的养老服务。2024年1月1日,《烟台市养老服务条例》正式施行,进一步明晰政府、市场、社会及家庭在养老服务中的责任边界,为规范养老服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烟台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王磊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我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主要面向居住在烟台市范围内且具有烟台市户籍的经济困难以及中低收入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将之纳入了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全市重点民生实事等重要事项予以重点推动。
我市坚持“一户一策”原则,根据老年人的居家环境条件和照护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建设和服务方案。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方面,为老人进行必要的适老化、智能化改造,配备设施设备,为开展生活照料、体征监测、康复训练、呼叫响应等服务提供硬件与技术支持;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方面,组织600多名助老员,根据老人需求提供包括理发、助浴、助餐、助行、助急、室内清洁、起居照料、健康管理等高频服务内容,推动“一区市一特色”升级,增加新春送福、一碗长寿面、爱心义诊等个性化服务。截至6月23日,已建成家庭养老床位4749张,完成民政部绩效目标任务的187%,为8333名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26.3万人次,完成民政部绩效目标任务的191%。项目的实施,吸引中康养、山东健康、山东青鸟、山东锦阳、上海天与等养老领域知名企业参与我市养老服务事业产业的发展,同时带动本地7家中小型养老企业升级服务标准,形成“以大带小、以优促强”的产业生态,为全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全市建有农村幸福院1095处、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91处
烟台市在推动养老改革方面,尤其是实现服务资源下沉、城乡均衡发展方面有哪些创新做法?针对这个问题,王磊进行了解答。他介绍,烟台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工作指引(试行)》,强化镇域养老服务中心枢纽功能,设立镇域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奖补项目,每批次择优确定5个乡镇(街道)给予不少于30万元奖补,有效发挥上下联动、供需衔接作用。
做强县域统筹枢纽。以县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核心载体,在每个区市建设至少1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整合医疗、康复、照护等专业资源。完善区域辐射网络。以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核心载体,在每2-5个乡镇提质改造1处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促进上下联动,实现养老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约化供给。目前,全市建有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85处、城市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80处。
此外,夯实社区服务基础。以村(社区)养老服务站为核心载体,发挥服务站连接家庭与社会服务的作用。目前,全市建有农村幸福院1095处、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91处。下步,市民政局将推动各级养老服务设施连点成线、聚线成网、可感可及,推动养老服务从“有”向“优”提质升级。
年投入约3亿元用于养老服务业发展,实现基础养老金“二十连涨”
人口老龄化正处于上升期,对养老服务供给需求越来越大,而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财政支持。那么,财政部门在促进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方面有哪些主要举措和打算?烟台市财政局社会保障科科长范丽娜对此进行解答,她介绍,市财政局始终把民生保障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不断加大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领域支出,2024年全市民生支出达781.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7.8%,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当前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养老服务工作更是重点保障领域。市财政部门近年来每年投入约3亿元用于养老服务业发展,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同时,全力保障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实现基础养老金“二十连涨”,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安心、更有尊严。此外,逐年加大长期护理保险投入,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为失能老年人提供更全面的护理保障,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
与此同时,完善政策体系,精准匹配老年人需求。为更好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会同市民政部门制定了《烟台市养老服务发展资金补助项目实施方案》,重点支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培养以及老年人福利补助等项目,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贴心、便捷的服务;创新实施城乡社区邻里互助养老服务奖补、镇域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奖补等项目,进一步激发区市养老服务业活力。此外,加强资金监管,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充分用好一体化系统等信息平台和绩效考核、财会监督等手段,通过多维度、全方位的监管,紧盯在资金分配、使用、管理等各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管理水平,更加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让财政支持真正转化为老年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