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走”调解破局退股风波 | 握手“烟”和·调解止争

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 2025-06-25 10:03

    

  在公司经营中,股东出资后能否自由退股是一个常见问题。

  许多股东误以为可以随时退出,其实不然,《公司法》对股东退股有严格限制,以保障公司稳定性和债权人权益。

  跟随高新区法院一起看看,如何通过化解股东退股纠纷,实现原告撤诉、企业重焕生机的双赢局面~

  一、案情回溯:

  股东利益矛盾引发诉讼

  2024年,某节能科技公司股东梁某向高新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公司及其他四名股东返还其投资款。诉状显示:梁某作为创始股东之一,因与其他股东在公司发展战略、分红政策等方面产生严重分歧,要求退股并返还全部投资款项。  

  “公司连续多年无财务记账、无分红,我的钱都打了水漂,他们还不让我走!”庭审过程中,梁某情绪激动。

  而公司方则称梁某作为公司副总经理,主管人事管理、行政统筹,一直参与具体事务,要求返还投资款属于抽逃出资。

  双方剑拔弩张,公司正常经营已受影响,员工工资发放出现延迟。

  二、办案难点:

  利益交织下的多重困局

  承办法官在接手案件后,敏锐地察觉到这不仅仅是一起股权商事纠纷,更是一场情感与利益交织的民事纠纷。  

  通过研判,发现这起纠纷有三个特点:

  一是情感纠葛深,股东间有十余年的创业情谊,矛盾中掺杂着失望与不甘。

  二是企业经营受影响,诉讼期间,公司管理混乱,员工工资发放延迟,合作方也开始观望。

  三是法律限制严格,为了保障公司稳定性和债权人权益,公司法对股东退股有严格限制,股东不能随意退出。

  如果简单判决,解决不了这家企业和当事人的问题,更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员工面临失业。”承办法官说到。综合考虑后,决定通过疏导当事人赌气式诉讼的心态,最大限度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三、创新调解:

  “三步走”调解策略破僵局

  为了有效化解矛盾,针对该起退股案件,法官团队采取了“三步走”的调解策略:

  第一步:倾听诉求,疏导情绪。法官分别约谈各方,不急于谈法律条款,而是先让双方倾诉心声,回顾艰苦创业历程,平复情绪。

  第二步:刚柔并济,定分止争。采取“法律刚性+调解柔性”双轨机制,全面梳理案件争议焦点,开展“面对面+背对背”答疑,重点解释证据采信、法律适用等关键问题,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协助双方逐步减少分歧,同时立即着手准备判决,以判促调,通过明确法律立场,引导当事人预见诉讼风险,激发双方调解意愿。

  第三步:保障履行,消除顾虑。在法院指导下,引导当事人以股权转让的方式解决纠纷。协调双方签署和解协议,确保款项按期支付。同时约定违约条款作为信用保障,消除双方调解顾虑。  

  四、调解成功:

  破镜重圆,企业重生 

  经过五轮调解,双方终于握手言和。

  签署和解协议当天,公司股东在法院走廊里聊了很久。“老梁,以后还是朋友”。梁某点点头说:“公司好好做,需要帮忙随时找我。”

  协议签订并履行后,梁某在递交撤诉申请的同时,将一面印有“维护人民利益 彰显法律公正”的锦旗送到了法官手中。

  [ 法官手记 ]

  在这起调解案件中,不仅解决了股权纠纷,更修复了一段破裂的情谊,挽救了一家成长中的企业,彰显了司法的力度和温度。

  在此提醒,股东退股涉及公司、其他股东及债权人多方利益,务必依法依规操作,避免因程序不当引发诉讼。股东可以通过股权转让、公司回购股权(有严格限制)等方式合法退出。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