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换梦 造炬成阳——芝罘区微心愿认领慈善项目构筑温暖慈善新生态

烟台民政 2025-06-18 11:32

  “这两位老人都是一个人生活,都想要一个暖手宝,我来认领吧,不过我是来烟台旅游的,所以麻烦帮我转交吧。”2号微心愿认领者姜女士这样说。

  “这个孩子跟我女儿同龄,心愿是想要书包和文具,我也是穷苦人出身,现在也不敢说自己多么富裕,但是这点微薄之力,还是可以出的。”8号微心愿认领者王先生这样说。

  “这位老人想吃元宵,我来买。”“我让妈妈买两个新书包,一个给我,一个给这个小朋友。”……45号、98号认领者这样说。

  在烟台慈善文化馆正式运营的契机下,芝罘区创新推出“以梦换梦”微心愿认领慈善项目,广泛链接社会爱心资源,聚焦困难群体的“小需求”、“微心愿”,有效弥补了政策保障的“最后一米”。项目上线以来,社会反响热烈,已成功实现105项微心愿,成为“品重烟台·慈善之城”建设的生动实践。

  精准摸排需求,筑牢项目根基

  依托“区—街—社区—楼栋”四级网格治理体系,芝罘区通过畅通服务热线、设置居民意见箱、召开网格议事会、落实社区干部走访日志等多元化渠道,全面掌握社情民意。调研发现,虽然政府低保等民生保障政策已实现困难群体全覆盖,但部分低保家庭仍存在一些看似微小却难以实现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老人期盼安全电热水壶;务工者需要微波炉热饭;学生渴望课外书籍……这些普通家庭易得的物品,却是困难家庭却需精打细算方能企及。

  “微心愿”项目正是以此为切入点,通过网格化征集形成需求清单,为精细化服务提供精准靶向。项目作为慈善帮扶与政府救助的高效衔接,在保障基本民生基础上,进一步满足了困难群体的个性化期盼,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可与支持。

  汇聚社会力量,创新“双保险”机制

  微心愿认领项目旨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挖掘蕴藏于群众中的慈善资源,着力培育“人人知善、人人向善、人人乐善”的社会风尚。项目开展契合烟台市建设“公益慈善城市”的战略部署。特别是2024年,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推动新时代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打造“品重烟台·慈善之城”,并配套实施慈善文化建设、慈善文化“六进”、慈善项目提质等专项行动,系统化推进公益慈善城市建设,全市慈善氛围日益浓厚。

  面对困难群体多样化的微心愿,项目创新建立“爱心认领+慈善兜底”的双保险实现机制:在鼓励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企业、社会组织根据自身能力主动认领心愿的基础上,芝罘区慈善总会会对“微心愿”分类评估,特别对来自低保边缘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反映的有燃眉之急的迫切需求,由慈善总会专项资金予以兜底保障,确保每一份合理需求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

  阳光透明运行,构建信任闭环

  对于捐赠资金使用方向的不确定性,或许是很多居民在开始慈善行为之前最大的顾虑。微心愿认领项目将困难群体的微心愿清晰明确的向社会公示,爱人人士认领后会在第一时间得到领取反馈及后续进展,每一项微心愿的实现过程都可追溯、可查询。

  该项目曾帮扶过的六位居民,近日不约而同地提笔写下了饱含深情的感谢信。这六封信,跨越年龄与境遇,来自独居在寂静小屋的老人,也来自在特殊世界摸索前行的自闭症儿童。他们以最质朴的方式,记录下项目带来的切实改变:或许是独居老人因定期探访和物资援助驱散了孤寂,重新感受到社会的联结;或许是特殊儿童在专业康复训练和耐心陪伴下,展现出的点滴进步与久违笑容。信纸上,有颤抖却工整的字迹,也有充满童真的手绘涂鸦,每一笔、每一画,都是最真实的生命印记,无声诉说着困境被照亮后的感激与希望。这些自发而来的信件,超越了简单的致谢,成为该项目播撒善意、改变生命轨迹最有力的无声证言。

  “以梦换梦”微心愿认领项目,以困难群体的“小需求”为纽带,搭建公众慈善参与平台,引导全民慈善。参与者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实践中真切感受到善行的力量,共同构建起人人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慈善新生态,生动诠释了“以梦换梦,造炬成阳”的慈善真谛,为深化基层治理、建设更有温度的“品重烟台·慈善之城”贡献芝罘力量。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