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延长市政道路设施使用寿命,烟台市政养护中心5月12日启动南大街路面预防性养护工作,开展沥青灌缝专项治理。
精选材料 提升耐久性
本次作业采用分时段作业模式,计划工期6天,日均灌缝约1300余米。为有效延长道路养护周期,中心选用高性能路面裂缝密封材料,兼具聚氨酯材料的高弹性、良好粘接性以及橡胶沥青的较大变形能力,温度适应性上表现卓越,在-30℃~70℃的温度环境下无相态变化,可以显著降低全生命周期维护成本。

精细施工
标准化作业保障质量
施工过程中,施工班组严格遵循“开槽-吹风-干燥除湿-灌缝”四步标准流程。精准开槽:精确控制开槽宽度与深度,细致跟踪路面不规则裂缝,开出均匀凹槽。吹风净化:配备高压吹尘机,对开槽后路面进行高压除尘作业,确保路面无尘砂、无残留老料。干燥除湿:采用热气喷枪进行路面除湿加热,软化路面沥青混凝土结构面层,促使热熔灌缝材料与路面形成热接触效应,增强二者之间的粘接性。灌缝:紧跟热气喷枪后进行压力注射式精准填充,确保密封材料与槽壁紧密贴合,形成连续防水屏障。

安全护航
双重措施构筑安全防线
施工期间,中心采取“物防+人防”双重防护措施,保障施工安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安全警示牌和反光锥,同时配备交通疏导员在周边引导行人和机动车辆绕行,保障交通和行人安全。
此次专项治理通过提升材料性能、优化施工工艺、升级管理标准,实现市政养护预养护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城市交通动脉“强筋健骨”。下一步,市政养护中心将加大对重点路段设施病害监测,持续完善“巡查-反馈-处置-评估”闭环管理体系,保障港城市民安全出行。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