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大11个“学霸”宿舍全员追梦成功!

烟台大学 2025-05-08 09:40

  随着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录取名单陆续公布,烟台大学捷报频传。截至昨日,已有11个“学霸”宿舍集体上榜。

  考研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若有志同道合的伙伴携手同行,互为明灯,以照幽微,自能收获奔向远大前程的信心。烟台大学这些宿舍“研”值百分百,接下来就一起探究一下这些学霸宿舍全员上榜的“秘籍”吧!

  化学院化211-3班
  宿舍C5-602
  张华心 南京大学
  肖婷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潘红 贵州大学
  韩欣杰 西北师范大学

  “我们刚上大二时就约定要一起考研了!”在考研征途上,C5-602宿舍成员是彼此的坚强后盾。科学规划与明确目标,是她们考研制胜的关键。每日制定详实计划,秉持“今日事,今日毕”的原则,才能让复习稳步推进,避免拖延与懈怠,同时,确立清晰的目标、保持平和的心态同样重要。为了提高记忆效率,她们将大量的知识点绘制成思维导图,并且稳扎稳打地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复习。经历过摸索后,大家深刻领悟到,按部就班的坚持本身就是成功,只要锚定方向,平凡的积累终将汇聚成理想的成果。

  化学院应211-1班
  宿舍C5-424
  张文静 福州大学
  王雪芳 常州大学
  王龙飞 天津大学
  岳晓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C5-424宿舍成员早早定下目标院校,并制定出详尽的复习计划。备考期间,她们对时间的利用达到了极致:无论是午间小憩,还是夜幕降临后的闲暇时刻,都被转化为知识碰撞的契机。遇到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她们会带回宿舍与同伴探讨,往往能收获多种解题思路。熄灯前的“专业课抢答赛”更是成为每日保留节目,一人抛出问题,其余三人争相应答,在热烈的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规律的作息为高强度学习提供了坚实保障。四人默契保持早睡早起、午间小憩的习惯,以充沛的精力迎接每天的挑战。

  化学院化212-1班
  宿舍C6-717
  郑金豪 河北工业大学
  许光帅 北京化工大学
  丁富成 兰州交通大学
  黄尹胜 北京理工大学

  谈及考研上榜的关键,C6-717宿舍将其归结为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与直面困境的勇气。备考期间,他们以高度的自律约束自己,将学习置于首位。每当压力累积到临界点,整个宿舍便会暂时放下书本,一同去登山、聚餐,以更饱满的状态应对挑战。作为朝夕相处的战友,他们彼此成为对方的“镜子”,时刻关注着彼此的状态,及时指出对方未曾察觉的问题,毫无保留地分享学习进度和经验。当遇到个人难以突破的瓶颈时,无论是时间规划的困扰,还是具体知识点的疑难,大家都会围坐在一起,群策群力,共同寻找解决方案。这个挑战之旅因室友的陪伴与支持而充满温情。

  化学院应211-3班
  宿舍C6-520
  王兆鹏 内蒙古大学
  张振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程飞杰 北京化工大学
  徐晟博 北京化工大学

  “一个人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远。”C6-520宿舍的他们踏实走好每一步,不盲目跟风,只追求合适。大家更认同不必跟风“5点起床”,以免导致整日昏沉。保持规律的作息,不要被别人影响自己的复习状态,同时也不要因为自己的作息和别人不同而产生焦虑,适合自己的作息规律才是最好的。大家将考研视为一场多维度的修行。既要用阶段化计划锚定方向,以真题为镜检验薄弱,又要在理性规划与感性调节间寻求平衡。大家从不怕“此刻无光”,记忆的每个公式、梳理的每章框架,都在悄悄为结局加码,最终破茧成蝶。

  化学院应211-3班
  宿舍C5-510
  高文华 南开大学
  刘佳仪 东华大学
  张慧 天津工业大学

  在C5-510宿舍,流传着一句箴言:“独行快,众行远。”备考冲刺阶段,舍友的陪伴成为彼此的动力源泉。每当焦虑袭来,她们相互鼓励、彼此宽慰后,便迅速重拾书本投入学习。高文华感慨道:“很庆幸这段备考时光并非孤军奋战,而是与你们共同走过艰辛历程。”自信亦是她们成功的关键——相信自己、认可自身价值,坚信每一份努力终将化作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从下定决心那一刻起,她们便以坚定步履迈向目标,心中的理想也随着时光流转逐渐清晰可触。

  化学院应211-4班
  宿舍C5-516
  高思琪 南开大学
  王英姿 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所
  邱婕 东北师范大学
  纪欣悦 曲阜师范大学

  在备考的时光里,宿舍成员之间的情谊成为彼此最温暖的依靠。大家作息一致:清晨共同奔赴自习室,午间相聚宿舍谈天说地、共享午餐,夜晚熄灯前则围绕学习难题展开热烈讨论。考研虽似孤军奋战,但回到宿舍后,彼此的陪伴、鼓励与关怀,让这段艰辛旅程充满温情。平日里各自专注学习,相聚时分享日常、探讨疑难,和谐的相处氛围总能轻松驱散平日的疲惫。备考过程中,大家始终给予彼此全方位的支持。纪欣悦满怀感激道:“舍友们总是不吝援手,每当我需要帮助时,她们永远在身边。”在这匆匆而过的奋斗岁月里,她们不仅是舍友,更是并肩前行的战友。

  化学院化212-2班
  宿舍C6-719
  杨文豪 河南大学
  陈曦 青岛科技大学
  褚靖宇 天津工业大学
  吴健增 天津工业大学

  大三寒假结束后,719宿舍的同学们共同确立了考研目标。次日夜晚,一场热烈的交流会在宿舍展开,成员们毫无保留地分享通过网络搜集的备考资料,涵盖必备书籍、院校录取数据查询方法等核心信息。短短半个月,这群原本对考研茫然的学子,已梳理出完整的备考流程,为后续复习奠定扎实基础。复习压力最大时,宿舍迅速转变为自习室——他们科学规划学习与休息时间,通过相互提问与解答强化知识记忆。考试当天,虽分散在不同考场,但宿舍群中此起彼伏的加油信息,始终传递着温暖与力量。这场漫长的征程,终以集体智慧与团结交出了圆满答卷。

  化学院化211-3班
  宿舍C6-621
  陈亚军 北京化工大学
  宋学成 青岛大学
  宋健 烟台大学
  张显锋 宁夏大学

  在考研这场漫长的征程中,坚持是贯穿始终的关键要素。陈亚军感慨道:“难在坚持,贵在坚持,成在坚持”。谈及备考经验,宋健认为制定详细复习计划是基础,既要巩固基础知识,也要勇于攻克难题。张显锋建议根据考试节点与个人基础分阶段规划:基础期系统梳理知识体系,强化期专注重点突破,冲刺期通过模拟考试与错题复盘查漏补缺。宋学成则强调要系统分析历年考情,设定合理目标分数,并选择适配自身的学习方法。

  化学院化211-3班
  宿舍C6-624
  李瑞 东北林业大学
  魏元森 青岛科技大学
  葛佳兴 青岛科技大学
  刘凯玉 青岛大学

  C6-624宿舍成员通过善意的“群嘲”互相激励,在相互监督中形成良性竞争。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他们合理规划时间,将考研目标拆解为清晰的每日计划:坚持背诵100个单词、完成两套习题,把庞大目标转化为可执行的具体行动,确保复习进度稳步推进。为保持高效状态,他们每周预留固定时间进行篮球运动,通过挥洒汗水放松紧绷的神经,避免过度疲劳影响学习效率。这段并肩作战的时光,不仅助力全员实现考研目标,更在无数挑灯夜战的日子里,凝结成深厚的情谊。

  药学院药213-2班
  宿舍16-441
  贾丽 华东理工大学
  朱艳秀 郑州大学
  邢雪梅 苏州大学
  任家慧 南昌大学
  苏梦瑶 南京医科大学
  宋鲁华 中国医科大学

  441宿舍的六位女生以执着与智慧书写了全员上榜的青春故事。择校时,她们通过分析院校科研实力、地域资源与个人规划,精准锚定目标,如同调配复方制剂般兼顾主次协同。备考期间,她们将严谨融入日常,清晨早读、深夜复盘,将英语、政治与专业课比作“靶向给药”实验,科学规划每一阶段的学习节奏。时间管理上,她们像色谱分离技术般合理分配学业、实验与学生工作,在坚持中深化专业理解。面对压力,她们以团队互助化解焦虑,在深夜谈心中汲取力量。这群追梦人用行动证明,真正的成长源于多维平衡——既有攻克难题的锐气,又有协同合作的智慧,更在枯燥与挑战中坚守信念,最终让每一份努力化作星光,照亮前行的航程。

  海洋学院海211-1班
  宿舍C4-1317
  孙凯  中国农业大学
  赵梦迪 南京农业大学
  李心怡 南京农业大学
  邢凯迪 河南大学

  回顾考研历程,1317宿舍同学们坦言图书馆苦读、题海战术与室友互助是成功关键。大家通过互相督促克服惰性:清晨相互叫醒服务、深夜学术探讨、资料共享及暖心宵夜成为动力源泉。邢凯迪强调集体氛围的重要性,指出团队协作创造了“全员上榜”的奇迹,鼓励后来者“坚持即胜利”。赵梦迪与李心怡秉持“对手不在宿舍”理念,以开放共享激发集体智慧。大家将成果归功于彼此激励的勇气,并感谢老师和朋友的支持。她们用实践证明:志同道合者携手共进,终能在顶峰相逢。这段经历诠释了奋斗者以梦为马的精神力量。

  全员追梦成功 并非偶然
  当一个人变成一群人
  那些互相提问的宿舍卧谈会
  那些共享的学习笔记
  还有那共同上榜的约定
  终能破茧成蝶振翅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