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融媒4月21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杨健 通讯员 张经双 王丽 冯晓晴)记者近日从烟台市住建局获悉,今年,全市将全面推进11个海绵城市示范片区、205个示范项目建设,海绵城市面积新增15平方公里,为年内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验收打下坚实基础。
让每一滴水都物尽其用,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初心所在。烟台作为滨海城市,南山北海,低山丘陵地形地势、无客水源汇入,70%的降水集中在夏季,2020年之前,城区公园绿地透水性铺装率不足30%,雨季80%的地表径流直接排入市政管网流失,水资源人均仅为415立方米,城市水资源格外金贵,城区内涝问题同样突出。
面对困局,如何“破局”?烟台市住建局负责人介绍,自入选示范城市以来,烟台紧密结合城市更新和“新城建”两项国家试点工作,加快推进“三城联创”行动,围绕“内涝风险有效应对、雨水资源综合利用、排海水质稳定达标、山水城海有机融合”的目标,积极探索市区多层级雨水资源收集循环利用新模式,构建健康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去年以来,烟台市以芝罘岛、庙后-凤凰湖、黄金河、晒甲河、崆峒岛5个集中示范片区为引领,统筹实施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和雨水“收、调、涵、蓄、用”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全域海绵城市建设,显著提升城市排水防涝韧性。通过强化内涝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突能力,烟台市不断提升城市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水平,全力打造“北方低山丘陵、滨海缺水型城市高质量海绵城市建设示范样板”。
“山海岛城河”兼具的烟台,如何一地一策设计海绵城市?
因地制宜、分门别类、示范引领,打造3类标杆项目样板,激活城市韧性新空间,探索创新可复制的经验举措,带动全域的项目高效高水平建设。其中,凤凰湖公园、世界设计公园、崆峒胜境、天地广场等4个市级示范项目入围“中国海绵城市十年成就展”项目典范,成功经验和创新举措被国家住建部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