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春风靓港城|曲志杨:火箭发射台的雕塑师

烟海e家 2025-03-27 10:22

庖丁解牛、鲁班造鸢……从古至今,中国都不乏以匠人之心追求技艺精湛的人,烟台海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曲志杨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企业的技术人员,曲志杨砺剑3年,孜孜以求、精雕细琢,只为筑牢商用固体火箭的发射“根基”,用坚毅和执着践行着对机械设计事业的无限热爱。

“泡”在发射场地攻克难题

2018年,曲志杨加入海德智能这个大家庭时,正逢公司“瞪羚”式成长,经营范围逐步由传统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向智能基础制造装备、海洋及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研究服务等高端装备核心产业领域方向转型升级。

在曲志杨全面融入研发团队后,2019年底,公司承接了北京星河动力“谷神星一号”遥一运载火箭地面保障任务,成立了“商业航天地面保障项目组”,承担“谷神星一号”新型固体运载火箭所有地面设备的生产加工、工艺工装、焊接组装、全箭模型对接实验以及酒泉发射现场的全程保障。公司决定,由曲志杨来担纲项目组总负责人。

重任在肩,砥砺前行。为了让火箭能够顺利“挣脱地心引力”,披上“海德制造”的美好梦想,他带领整个项目组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

工期短、难度大,为保质保量地按期完成各部件的加工、焊接、装配、喷漆、试验等工作,曲志杨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2020年5月到7月,他夜以继日,不间断地联系各方面的负责人员,完善图纸、整改工艺。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从测量、绘图、生产到调试的每一个环节,他都“泡”在场地内,重要的数据往往要测量好几次,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

数控加工集钻、铣、镗、铰、攻丝等工序于一体,精细化程度高,对操作及编程人员的技术素养要求也很高。头发丝的直径大约在0.02毫米至0.12毫米之间,航空航天零件加工的尺寸及形位公差往往要精确到头发丝的十几分之一,加之发射用零组件大型、薄壁、复杂等特点,龙门数控加工更是难上加难。如果一道工序产生了废品,公司的经济损失动辄数以万计。曲志杨带领的项目组练就了车、铣、钻、磨、镗、刨、热处理等十八般武艺,基本涵盖了机械零件制造的全工序。各种工艺的制造规格涉及较广,大到几十吨、小到几十克零件的加工难题,在他们的潜心钻研下均被一一攻克。

为2微米公差“吹毛求疵”

在技术方面,曲志杨是个近乎“苛刻”的人。

从零件的设计到加工,再到产品的组装,每一个动作他都从容不迫,力求准确有效。精益求精,已成为曲志杨的信仰。

火箭发射台上有个零件叫法兰,看似很普通的连接小件,但却是精密的“骨骼关节”,是连接各部件的关键零件,对于后期组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整个发射台需要40多个这样的“关节”。法兰的内孔外圆包括端面跳动这些行为公差要求基本上都在0.02毫米以内,而曲志杨在制作过程中,一般都要控制在0.01毫米,以确保将来火箭发射的成功率。

在一次工件测试中,端面跳动实测0.022毫米,存在2微米(大约是头发丝直径的三十分之一)的公差,但已经属于合格产品了。为了这2微米的公差,曲志杨又钻起了牛角尖,对自己制作的零件“吹毛求疵”。他废寝忘食地仔细修改图纸,每天晚上加班到次日凌晨,就是为了把尺寸公差和行为公差把控得更严格。同事们因此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曲牛角尖”。在他的影响下,整个班组对零件制作的要求也变得更高了。

运载火箭在正式进入发射场前要进行对接测试、验证各种数据,固体火箭长十几米、重将近40吨,加上发射底座,矗立起来很高,当时白天最高温度达35—36℃,曲志杨克服恐高和高温天气带来的身体不适,以吊车吊篮为载体上上下下,安装拆卸调整。为确保万无一失,每一个细节他都会仔细检查测试两三遍。一个来回后脱下工作服都能拧出水来,他经常跟同事们互相调侃,看看谁拧出的汗水多,但他从没有任何怨言,稍作休息便又投入工作。

在火箭模型做受力测试时,要在火箭模型内注入30多吨铁砂,当时为了赶工期,他们忽略了天气预报。当所有准备工作做完后,突然下起了大雨,而且一时半会儿还没有停的意思,曲志杨脱去上衣、赤膊上阵,冒着大雨登上吊车吊篮往火箭模型内加注铁砂……做完试验,他和同事们浑身都粘满了黑乎乎的铁砂粉,脸上汗水夹杂着雨水,成了一个个大花脸。大家相视一笑,火箭模型受力测试顺利完成,意味着距离火箭成功发射又近了一步。

高手过招便知真功夫,强强联合方能快速发展。2020年11月7日,谷神星一号遥一运载火箭按期矗立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场上,公司委派曲志杨带领装配调试人员全程协助星河保障发射任务。当日15时12分,曲志杨和组员们一起目睹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将天启星座11号物联网卫星精确送入轨道。

“作为项目组的负责人,我要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带领大家完成好火箭项目的装配和调试。火箭成功发射,就是我最大的愿望。”曲志杨说。

展望未来,曲志杨表示,将继续带领创新团队,在一次次考验中践行初心与使命,为烟台制造高质量发展增添新活力、提供新支撑。

YMG全媒体记者 王修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