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载体,烟台高新区深入贯彻“放管服”改革要求,以数字化改革为突破口,自2022年起率先探索不动产登记全流程电子化改革。通过构建“开发企业+不动产登记”智慧平台,创新实现申请、审核、发证、归档全流程电子化闭环管理,成功打造全市首个“零纸质、零跑腿、零见面”动产登记服务品牌。
数字赋能,“四减一优”工程
(一)材料精简:实行“资质备案+数据共享”机制,累计减少营业执照等重复性材料34万份,单次业务材料精简率达40%。
(二)流程再造:构建“线上申请-智能核验-自动归档”全链式服务,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等5类高频业务实现“60分钟办结”。
(三)成本节约:累计节省纸张32万张、档案存储空间800余立方,减少企业群众办事跑腿超3.5万余次。
(四)效率提升:电子证书实时签发,登记业务平均办理时长压缩至传统模式的1/5。

技术创新,构建“三大体系”
(一)智能核验体系:对接住建、税务等6部门数据接口,实现身份信息、合同备案等关键数据实时校核。
(二)电子证照体系:创新应用开发企业+不动产登记智慧平台,发放电子证书18007本、电子证明22189份,证照安全性和便捷性获群众认可。
(三)智慧档案体系:建立智慧化电子档案库,生成“一键溯源”查询功能,档案调取效率大幅度提升。

服务创新,建立“四维机制”
(一)政企联动机制:开展系统操作培训32场次,建立企业服务专员制度。
(二)质量管控机制:实施“双随机”电子档案抽检,登记质量稳步提升。
(三)系统迭代机制:根据工作人员使用反馈,完成平台优化升级20余次,新增智能核验税票等6项功能。
(四)监督评价机制:创新“好差评”实时反馈系统,群众满意度持续保持99%以上。
【成效】
截至2024年6月,累计办结登记业务40196件,服务企业群众超10万人次,相关经验获评山东省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改革成果主要体现在。
(一)企业端:31家开发企业实现“足不出户办登记”,单个项目登记周期缩短15天。
(二)群众端:电子证照跨部门互认范围覆盖教育、金融等9大领域。
(三)政府端:年均节约行政成本120万元,窗口服务效率提升40%。
【启示】
(一)系统集成思维:构建“部门协同+数据共享+业务联动”的数字化治理框架。
(二)用户需求导向:建立“企业群众点单-技术团队接单-监管部门评单”的闭环服务机制。
(三)持续迭代创新:形成“试点应用-问题反馈-优化升级”的技术演进路径。
烟台高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将持续深化数字化改革,以“永远在路上”的进取姿态,不断擦亮“高新服务”金字招牌,为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创新实践。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