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公斤的主力“菌”!就在莱州虎头崖镇

花开莱州 2025-03-25 09:05

  “这一茬摘完了马上就能上市,现在已经有客户提前预定了。”近日,在我市虎头崖镇沟邓家村的食用菌种植大棚里,种植户邓晓东看着长势喜人的平菇,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谈及未来的发展,他信心满满,准备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引进更多优良品种,带动更多村民种植食用菌,让小小的食用菌成为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去年成立,已有8个品种上市

  跟其他种植户不一样,邓晓东这个“菇农”从决定种植食用菌起,就规划好了合作社的发展前景。2024年,邓晓东成立了莱州市沟邓菇农农业专业合作社,11月份开始种植食用菌,并精心挑选了市面上需求量较大的8个品种种植。

  “我们一共6个食用菌种植大棚,其中3个冬棚(朝北),3个暖棚(朝南),分别种植了猴头菇、杏鲍菇、滑子菇、鸡腿菇、花脸菇等食用菌,为了提高产量和产品的口感,分别使用了木腐和草腐两种种植方式,并通过高等院校农业老师指导,采用了熟料栽培技术,提高食用菌的整体产品质量。”邓晓东开心地表示,规模化、专业化的种植模式,让他的食用菌在虎头崖镇一下子打开了出路,在莱州市也有了名望。

  2025年2月份开始,邓晓东和工人们天天忙着一茬又一茬的“收菇”“出菇”。一个菌棒能出4—5茬菇,可以持续“出菇”到6月份。邓晓东在6个大棚里共培植了15000个菌棒,总产量预计在2万公斤。

  “你闻闻这个,是不是菇味非常浓厚醇香?”邓晓东向记者介绍,这个品种可是个宝贝,它名字叫金顶侧耳,老百姓俗称为榆黄蘑,不少顾客采购的时候指名要榆黄蘑。

  2

  每天卖50公斤,周边村民跟着学习

  勤学好问的邓晓东会经常跟高等院校农业老师请教问题,在技术提升的同时,他还积极探索多元化的销售渠道。除了传统的线下批发、零售,邓晓东这个“菇农”还搭上了电商的“快车”,通过手机上的网络平台将新鲜的食用菌销往各地。

  “食用菌类有个缺点就是不易保存,跟草莓差不多,这就需要我们‘出菇’后迅速卖掉。这几天‘出菇’量大,在莱州当地我们每天能销售50公斤菇,给市民的餐桌提供新鲜、绿色、放心食用的菇,目前这种平菇的市场售价在10元每公斤,经常购买的都是回头客。”邓晓东介绍,他也会直接和消费者对接,及时了解市场需求,调整种植品种和产量。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让邓晓东这样的种植户尝到了甜头,也逐渐走上了致富路。邓晓东不忘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他坦言,现在食用菌种植大棚比过去先进很多,管理简单易学,只需要每天晚上给大棚浇水提高湿度即可,而且菌棒都是用农废产品做的,例如玉米棒,就是制作菌棒的原料,对于村民来说,如果能够学习从事菌棒制作、菌种接种、蘑菇采摘等工作,就等于在家门口实现了稳定就业,会给家庭带来可观的收入。

  “我在食用菌大棚里干活,一天能挣一百多块钱,还能照顾家里,比出去打工强多了。”工人邓大姐笑着说。

  据了解,为推动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虎头崖镇政府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一方面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为菇农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另一方面,加大对食用菌产业的扶持力度,在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种植户扩大规模、提升品质。 

  如今

  虎头崖镇的食用菌产业

  已颇具规模

  平菇、香菇、金针菇

  多个品种畅销市场

  成为当地农业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