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掉坑!8个方法帮你避开消费陷阱

金都招远 2025-03-20 15:19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陷阱层出不穷,消费者权益受损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自身权益,避免掉入消费陷阱,招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招远市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文明、理性、健康消费,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呼吁商家明码标价、诚信经营,共同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一、选择正规平台,防范交易风险。消费者应选择资质齐全、信誉良好的平台、网店,注意区分自营和平台内经营者,关注公示的营业执照和与其经营业务有关的行政许可,阅览查看平台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等相关信息,慎重选择由第三方跳转的购物链接,不要购买法律、行政法规禁止交易的商品。慎重直播购物,关注商品信息。消费者在直播间购物尤其要谨慎,直播时易制造“低价”“爆卖”氛围,消费者要对夸大宣传、虚标原价、低价名牌等商品保持警惕,要挑选有质量保障的正规商品。发生网购纠纷时,消费者应第一时间保留网购交易记录,及时向经营者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也可以向第三方交易平台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二、避免预付卡消费陷阱,理性消费按需求。一些不法经营者用大额优惠诱导消费者办理预付消费卡,之后或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或因早有欺诈预谋,最终停业跑路。在此提醒消费者办理预付卡时一定要慎重,仔细核实经营者的注册信息,签订协议时查看合同有无不公平条款。一是消费时应尽量选择知名度高、信誉度好的电商平台和商家;二是要对长期或高额回报保持警惕,服务期限越长、回报数额越高的预付消费往往风险越大;三是勿因贪图所谓VIP会员折扣等“小便宜”,而一次投入太多资金,避免承担较大风险;四是掌握预付约定消费的期限、价格、质量、管理等条款的文字凭证,不要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五是一旦选择了某种预付约定服务,应按照预付约定条款及时消费,并注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发现异常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咨询或投诉。

  三、老年保健多警惕,不实承诺别轻信。商家经常利用健康讲座、免费体验等活动向老年人推荐“保健品”,诱导其购买。这些商家抓住老年人渴望健康但专业辨别能力差的特点,运用免费体验、赠送礼品等手段,夸大产品的功效,让老年人花大价钱购买而受骗上当。建议老年消费者遇到类似情况后,一是向家人,特别是儿女征求意见,查证商品真伪;二是及时向有关部门咨询或投诉举报。老年人在保健品消费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警惕,牢记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切勿贪图小便宜,不要轻信不法商家的虚假宣传和免费承诺,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并核查保健品企业及产品信息,如发现上当受骗要保留好相关证据,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促销打折头脑清,理性购物勿冲动。各大商场都有价格优惠、赠送商品、返券让利等促销活动,面对商家“优惠、买一送一、清仓、返券”等促销打折诱惑时,消费者应保持头脑清醒,货比三家,要仔细阅读商家促销活动的具体规则、时限等内容,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购买,切勿因打折而盲目选购,要做到明白、理性消费;在选购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应注意详细查看产品说明书、销售授权证书、合格证等相关证明,对打折商品或赠品也要当面查验质量。

  五、二手汽车防隐情,仔细查验保安全。部分二手车交易商品信息与实际商品不符,存在如隐瞒商品瑕疵、夸大商品性能、缺少相关手续等情况,使消费者在购买后遭受损失;而且有的不法经营者隐瞒实情,低价将事故车、泡水车等问题车充当好车卖给消费者,用套路合同诱导消费者办理高息汽车贷款等。消费者在购买二手汽车时,要找专业验车师对车辆进行仔细查验,并向保险公司查询车辆事故理赔情况。在办理汽车分期贷款时,应注意贷款公司资质。

  六、家装合同防违约,分段付款多甄别。消费者选择家装服务时,要选择信誉好的正规装修公司,认真考察经营者的实力,不要为了低价选择没有正规资质的家装公司;签订装修合同时一定要注意看清合同内容是否翔实,对不公平不合理的条款要予以拒绝。

  七、家电维修防山寨,官网点击查验宝。家用电器出现故障时,不少消费者稍不留神就会误入“山寨售后”和“黑维修”的坑。“山寨售后”和“黑维修”,通常借用网络或电话查询平台进行宣传,宣称是品牌的售后电话为消费者提供维修服务,实则是不良商家或不法分子的诈骗陷阱。正确的做法是通过产品说明书、品牌官网查找,或通过品牌实体销售店咨询售后服务电话。此外,还可登录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点击“消协帮你查”,在“企业服务联系方式查询宝”选择地区、想要查询的品牌,再点击搜索即可获悉企业官方服务联系信息。

  八、金融借贷要慎重,非法金融危害多。一些不法网络借贷平台采取降低贷款门槛,隐瞒高额利率等手段,诱导消费者超前消费掉入“高利贷”陷阱。消费者通过电子签名签署欠条,但实际到账金额远少于欠条金额,且利息极高。电子签平台上的交易并不都在平台上进行,放款人常通过假账号规避法律风险,使受害人无法起诉。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科学理性消费,避免盲目攀比和超前冲动消费,注重保护个人信息,慎重使用网络借贷工具,防范非法“金融借贷”的侵害。

  广大消费者在消费时应注意保留发票、收据、支付记录等消费凭证,当发生消费纠纷时,应积极与商家进行协商,依法提出合理诉求,协商不一致时,可拨打12315、12345热线电话,或向当地消费者协会寻求帮助,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招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招远市消费者协会

2025年3月19日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