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法治“绣花功夫”织就新“枫”景

法治烟台 2025-03-03 11:58

  2025年伊始的海阳,法治建设不再是一串冰冷的数字,而是融入市井街巷的温暖底色。从田间地头的纠纷调解到跨区域核能供暖的权益保障,从“法律明白人”的贴心服务到智慧平台的指尖解忧,海阳市以法治建设为支点,撬动基层治理效能跃升,让人民群众的法治体验感可触、可感、可量化。

  数据透视:法治服务覆盖“最后一公里”

  “法律明白人”扎根基层,纠纷化解率达98%。海阳市创新构建“五线谱”基层法治体系,全市培育“法治带头人”172人、“法律明白人”517人,覆盖150个村委和22个社区。这支队伍由村委干部、调解员、网格员组成,年均调处矛盾338件,成功率高达98%,成为群众身边的“法律管家”。 

  “一站式”矛调中心:矛盾不出镇,服务零距离。整合信访、调解、法援等功能,全市建成“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配备专职调解员2336人,其中专职人民调解员达936人。2024年以来,累计为2.1万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化解涉农、邻里纠纷等案件近千起,群众满意度达96%以上

  机制创新:月调度催生法治“加速度“

  动态跟踪:法治建设全周期管理。自推行“法治建设半月调度机制”以来,海阳市通过微信及山东通工作群实时汇总各部门法治工作进展,形成动态简报48期,推广典型经验47项,推动全市依法行政能力提升30%。 

  精准考核:从“文件落实”到“民生实效”。将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履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2024年对50名律师、43名基层法律工作者进行绩效评估,淘汰更新率10%,确保服务质效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

  科技赋能:法治触角延伸至“指尖”

  线上观测点:民意直通决策层。海阳市在“海阳市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设立“法治观测点”,收集群众法治诉求,着力打造辛安镇基层立法联系点,充分发挥立法联系点作用,配合烟台开展《烟台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等立法调研,实现“民声”与“法声”同频共振。 

  智慧普法:从“单向灌输”到“互动体验”。推出《律师时间》普法节目八期,邀请专业律师以案释法。利用“指尖考法”程序开展常态化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测试,指尖考法的点击次数超3万余次,全市学法覆盖率提升了27.6 %。在智慧公法平台上设置了法律法规库、以案释法、普法动态、法治公园地图等普法版块,百姓可以24小时、一站式获取法治资源和贴心服务,构建起线上线下联动的普法矩阵。 

  民生场景:法治护航幸福生活

  核能供暖中的权益保障。随着“暖核一号”供热面积突破1300万平方米,供热能力较最初建成时提升了36倍,供热规模扩大了近20倍,保障烟台海阳、威海乳山两市40万居民温暖舒适过冬。设立专项法律咨询窗口,解决合同纠纷20余起,确保绿色能源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乡村振兴里的法治基因。实现“一村(社区)一法治文化阵地”,构建市镇村三级法治文化阵地总体布局。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法治文化走廊、乡村“法治夜话”成为新风景。打造“一站式”矛调工作阵地,形成市镇片村四级联调、“访诉调”协作联动的多元化解体系

  从98%的调解成功率到3万余次的指尖考法,从“月调度”“依法行政专报”的机制革新到“五线谱”的基层实践,海阳市用数据丈量法治温度,以实效检验治理精度,这座滨海之城正以法治为笔书写着一份既有制度硬度又富民生温度的“时代答卷”。

  编审:李蕾